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史迹 | 船政:自信自强的传承与赓续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史迹 | 船政:自信自强的传承与赓续

来源:学习强国2023-01-18 19:53

  1月18日,完成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的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对公众开放参观。

  中国船政文化核心区全貌(供图: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中国船政文化城按功能定位,分为官街片区、船厂片区、马限山片区、旧港区片区、罗星塔片区等五大片区。

  其中,核心区——船厂片区,经过古建筑保护修缮提升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书局、轮机车间、绘事院、铁胁厂等重要的文博场馆和旧工业建筑,创新性地将船政文化和科技元素相融合,打开了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传承发展新格局。

  

  走进园区,仿佛漫步百年船政史。

  这里记录了船政自1866年创设至今,向海图强的奋斗足迹。

  1863年秋天,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闽浙总督经略东南。深感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空前的海防危机,为寻求国家的自强之道,左宗棠经过再三思考和精心筹划,在中国南方颇有造船、航海与治学基础的福州创办船政,引入、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造船、办学,创建近代海军。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66年在闽浙总督任上开创了船政。(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船政衙署旧影。([法]Chusseau Flaviens 摄)

  就此,福州东南的港口马尾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成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诞生伊始,船政就并不只是一个造船厂。船政由清政府特设,结合造船、教育、舰队等部门为一体,是近代中国为了不再遭受外侮而设立的第一个近代化海军建设部门。彼时,这就是中国人的自强梦想。

  图为建设中的船政全景照片,右方及右下方外围的洋员寓所、学堂、考公所等建筑已经成型,中央的主产厂区还是一片大工地的景象。(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生出洋留学……一系列自强举措轰轰烈烈地展开,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造船、航海、电力、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船政后学堂第一届毕业生,是船政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骨干力量。(来源:船政文化研究会)

  严复等船政留学生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学院门口合影。(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面对血与火的洗礼,船政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沈葆桢、邓世昌、詹天佑、严复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让世界了解了船政的志气、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历史的弹指一挥间,船政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忠心报国、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砺志笃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在科学思想的引导下,船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和“之最”,影响深远:

  精通西学第一人、介绍近世思想第一人——严复

  主持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詹天佑

  中国近代最早的舰船设计总师——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

  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刘步蟾、邓世昌、叶富、林泰曾、叶祖珪、林永升、萨镇冰等

  中学西传第一人——陈季同

  编著中国第一部古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马建忠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轮船水师

  由船政生产的军舰完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远航

  中国第一座海军烈士纪念专祠——马江昭忠祠

  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海军建设专门机构——船政衙门

  中国海军最早的学术团体——海军制造研究社

  中国最早的千吨级蒸汽动力军舰“万年清”,其后方是一艘“伏波”级军舰。(来源:船政文化研究会)

  中国自营第一所近代化造船厂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船——“万年清”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铁胁木壳船——“威远”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巡洋舰——“扬武”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全金属材质军舰——“开济”

  中国自造第一台大型蒸汽机

  亚洲国家自造的第一艘钢甲舰——“平远”

  亚洲国家自造的第一艘大型鱼雷军舰——“广乙”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鱼雷艇——“建翼”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大型客货船——“宁绍”

  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

  中国自造的第一架水上飞艇——“丙型一号”

  中国自造的第一架鱼雷轰炸机——“海鹰”

  中国自制的第一架海军舰载飞机——“宁海二号”

  中国自制的第一架中型轰炸机——“研轰三”号

  中国自造的第一艘钢丝网水泥船——“尖兵”

  世界第一艘大型钢丝网水泥货船——“古田”

  中国第一艘国产深潜器支持母船——“探索二号”

  中国人第一次自行使用电灯,1879年船政天后宫前点亮电灯

  中国第一所自营发电厂——船政电灯房

  中国第一条自营陆上电报线——福州至船政电报线

  中国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福州至台湾淡水海底电缆

  中国第一个系统的飞机制造机构——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

  海军飞机工程处设计、建造的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飞机制造处员工在自己建造的飞机前留影。(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中国第一所海军军官大学——船政后学堂

  中国第一所舰船工程大学——船政前学堂

  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机构——船政绘事院

  中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船政艺圃

  中国第一所电报专业学校——电报学堂

  中国第一所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州海军飞潜学校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唯一设有航空机械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高航学校

  ……

  百年风帆百年风华(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时至今日,不时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来信、托人带来旧物、转赠多年的收藏,来拼写那段峥嵘历史。

  船政旧址依然在闽江边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船政的精神力量始终在传承中薪火不息。

  今天,发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船政文化城将打造成以船政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爱国教育为核心,融合文化旅游、展览展示、创意体验为一体的“大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绘事院和轮机厂(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供图)

  这里有1867年建成的轮机厂、绘事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工业车间。

  轮机车间内部。( 欧阳进权 摄)

  这里有始建于1866年的铁胁厂,原为打铁车间,1876年改为铁胁厂,生产舰船用肋骨、龙骨等大型钢构件,1898年改建为钢结构厂房,是中国孕育航空工业的摇篮。

  船政铁胁厂旧址(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铁胁厂内部展示旧时工作场景(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第一架水上飞机(复原)静态展示。(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供图)

  这里有利用原马尾造船厂工业仓库改造建成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新馆舍,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声、光、电等创新的科技手段,展示了船政的历史、成就和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凸显不朽的船政精神以及其背后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这里还有民国以来的重要文物及历史建筑,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百年船厂折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船政书局(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中国船政文化城项目启动以来,已完成一期、二期项目。三期还将对原福建省船舶工程技术学校旧校舍,原马尾造船厂办公楼、理化楼等进行修缮更新,以及对马限山部分景观实施改造提升。

  船政学堂(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海图广场鸟瞰(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今后,从官街片区、船厂片区、马限山片区到旧港区片区、罗星塔片区,船政文化展示及其旅游将实现“串点连线成片”。

  船政古街(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马限山近代建筑群(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 供图)

  位于福建马尾马限山东麓的昭忠祠,同时供奉着甲申、甲午海战殉国将士牌位,是我国唯一的近代海军烈士纪念专祠。(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供图)

  同时,“船政文化基因工程”也在加速推进,旨在打造最具权威性、最系统、最全面的船政“百科”,将对船政人物谱系、船政大事记、船政文物、船政史迹图、船政非遗等五大类内容进行梳理、汇总。

  罗星塔前的船政人物组雕(欧阳进权 摄)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

  一个半世纪以来,船政这种探索中国自信自强之路的精神力量不断在发展壮大,始终激励着后人。

  它既是在百余年来中华民族探索复兴之路中探索形成的,也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倒计时1天

  • “科技范儿”十足的2025上海车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