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史迹 | 从“航标”到“地标”的罗星塔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史迹 | 从“航标”到“地标”的罗星塔

来源:福建船政2023-01-16 17:23

  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闽江门户标识,有“中国塔”之誉。(刘述先 摄)

  一座引路的灯塔

  罗星塔位于福州闽江下游的罗星山上,据明朝王应山编纂的《闽都记》卷十二记载:“罗星塔屹立江心,镇会城水口,称罗星云。俗呼磨心,以在水中央也。塔为宋时柳七娘所造。”

  罗星塔是南宋时期柳七娘为了纪念她的亡夫捐资所建。柳七娘为广东岭南人,她的丈夫在潮州任职,因遭奸人陷害被贬至福建一带,但不幸在途中去世,柳七娘便在罗星山上捐资建塔为亡夫祈福。

  相传,七娘时常在夜晚登塔远眺,为避免江面上的船只触礁沉没,便在塔顶点灯,为夜航的人引路,罗星塔逐渐成为了一座引路的灯塔。

  1906年罗星塔及马江全景图。(资料图片)

  罗星塔旧照(资料图片)

  罗星塔旧照(资料图片)

  “形势最胜之区”

  “罗星”二字在中国古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指的是水口外凸起的一块巨石,从堪舆学的角度来说有“一个罗星抵万山”的说法。

  《福建通纪》中对罗星山有这样的表述:

  重山环抱,层层锁钥,固七省(从辽宁至广东)形势最胜之区。

  想要通过水路进入福州城,罗星山便成了必经之路,也因其地势险要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罗星塔原为木塔,明嘉靖年间被海风推倒。

  明朝首辅叶向高曾作《登罗星塔》一诗:

  冶城东望海天遥,谁遣中流一柱标。

  地似瞿唐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

  空山积雨无人到,画舫清尊有客招。

  宝塔销沉何处问?漫将遗迹说前朝。

  他将闽江比喻成三峡中的瞿塘峡,把罗星山比喻成滟滪堆,突显中流砥柱之意,同时又感慨古塔的消沉。

  但当时福州外贸兴起,需要一个港口标志,加之宝塔象征“文笔”,被认为可以保佑一方文运昌盛。于是在天启年间重建。

  重建的罗星塔七层八角,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都有拱门、石砌栏杆和泻水檐。

  第二层有一方塔铭,把罗星塔的所处的地理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

  从1559年戚继光部下参将尹凤把守马尾、痛击倭寇,到1656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在马尾筑堡训练水师,再到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罗星塔都一一见证。

  罗星塔原为木塔,据《兴复罗星塔议》一文所述,木塔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损毁,后于1624年在原有塔座的基础上以花岗岩石重建,七层八角,高31.5米。(资料图片)

  在罗星塔前有清代一幅楹联,写作:“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该联可解读为“朝朝潮,潮朝潮夕;常常涨,常涨常消”。此联作于清初,作者不详。其巧妙地运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展现了江水每天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象。

  罗星塔前的清代楹联“朝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长消”。(罗星塔公园管理所 供图)

  从“航标”到“地标”

  罗星塔并非为航海而建,但却因航海而闻名于世,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千百年来一直作为闽江航道的标志性建筑,起着引渡导航的作用。1730年,清朝水师提督陈伦炯所作的《海国闻见录》中就清晰的画出了罗星塔的位置,这是中国人画出的第一幅东半球地图。

  《海国闻见录》中的罗星塔(图片来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福州的开埠通商以及船政的兴起,罗星塔周边海域成为了海上福州的重要停船锚地。茶叶贸易的繁荣,加速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罗星塔被更多人所熟知,成为各国船员眼中的“中国塔”,也成为了福州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所谓的地标就是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来唤起对它的记忆,看到它就能想起福州这座城市。

  《福省全图》中的罗星塔(局部图)。《福省全图》为美国传教士于1860年所绘,原图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资料图片)

  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罗星塔邮戳变化。(来源:《中国马尾船政邮史研究》)

  上述这组图片,是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罗星塔邮戳的一个变化。早期的邮件由海关代理,盖的是海关公文戳,随后有大圆戳、小圆戳、腰框戳、三格实线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卦戳和干支戳等多种形态。

  据《福建省志·邮电志》记载,最早的罗星塔邮局成立于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属于福建的三大邮局之一,至此罗星塔也成为了一个邮政地名。

  罗星塔邮局和中国近代第一个海拔基准原点——“罗零基准点”一样,原址都是在长乐营前的闽海关,但却都以罗星塔来命名,因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罗星塔不仅是塔名还是地名,泛指罗星塔及周边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星塔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福建省银行在1935年发行的壹角和伍角纸币,都是以罗星塔作为背景。(资料图片)

  这两张钱币是罗星塔公园在2020年征集到的两件藏品。它们是福建省银行在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发行的一角和伍角纸币,都是以罗星塔作为背景。

  钱币具有很强文化属性,极具时代特点,一般都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是具有知名度的建筑景观来作为背景。随着钱币的流通,罗星塔的知名度就更上了一层楼。

  罗星塔真正走进大家的生活是从国营企业的发展开始的。当时福州的国营企业,像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福州茶厂、福州市味精厂、福州棉纺织印染厂等都是以最能代表福州的建筑——“罗星塔”来作为商标,并向外推广。

  福州棉纺织印染厂,以罗星塔”来作为商标(左上角)。(资料图片)

  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以罗星塔”来作为商标。(资料图片)

  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也有一群人将罗星塔作为福州的象征创办了罗星塔月刊社,以寄托思乡之情。这个弘扬福州文化的罗星塔月刊社,创办于1977年,主要刊登福建省内的重大新闻、山川文物以及一些乡贤事迹。

  此外,罗星塔月刊社还出版了《福州采风录》、《闽都别记》、《八闽新记》等宣传福州文化的书籍,他们借由罗星塔为纽带来促进同乡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对福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就在2022年5月22日,《你好,福州》这部城市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全天候、不间断的循环播出,像镇海楼、三坊七巷、鼓岭、罗星塔等标志性的自然人文景观都在片中出现,作为福州的“地标”,走向世界。

  《你好,福州》城市形象宣传片节选。(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罗星塔的价值早已不局限在一座七层八角的楼阁式建筑,有形的罗星塔是研究建筑史、航海史、邮政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而无形的罗星塔则延续着历史文脉,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印象。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村BA”总决赛决出冠军

  • 数字科技赋能文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近日,由中国科协、中央网信办、科技部联合指导,科普中国、学习强国、中国科普网、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新华网、央视频、光明网、抖音、快手、新浪、知乎、哔哩哔哩、网易、腾讯等 14 家网络平台在“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共同启动 2023 年科普短视频创作联合行动。
2023-03-26 17:16
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海科技馆将自3月31日晚闭馆后启动其开放运行2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系统化升级改造。上海科技馆自2001年12月1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8000万人次,是最热门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2023-03-25 18:54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