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2022-11-08 14:10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11月8日,新闻界迎来第23个中国记者节。在我国漫长的新闻史上,曾经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新闻人,他们为拓展中华民族和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集荣耀与责任于一身的法定节日,往往勾起人们对先辈的缅怀与景仰之情,以及由此而生发的一股传承与创新的动力。

  福建人杰地灵、拼搏智慧

  在新闻领域也多有建树

  留下了不少感人至深的

  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

  值此纪念中国记者节之际

  向读者推介几位闽籍名记者代表人物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新闻贵在真实

  一百年前

  就有这样一位报人直言:

  “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他,便是与邵飘萍并称“青萍白水”的

  我国著名报界先驱——

林白水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林白水(1874-1926),原名獬,又名万里,字少泉,是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启蒙教育家和新闻界杰出人物之一。早年三次留学, 是中国出国攻读新闻学第一人。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和众多爱国民主人士一道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坚持不懈,先后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更多是办报。为启迪民智,鼓吹革命, 他在杭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地兴学办报,宣传爱国、民主思想。他参加过中国同盟会、中国教育会,成为辛亥革命时期的英勇斗士。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林白水纪念碑。图源福州史志

  1926年8月6日,白水先生因为新闻报道触怒军阀,被杀害于北京,年仅52岁。他与和著名报人邵飘萍的遇害时间相隔不足百日, 这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悲怆的一幕。

  孙中山先生曾为他题写“博爱”横匾。1985年,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林白水为革命烈士。

  作为报界先驱,林白水先生把一生主要精力投入新闻事业。从1891年到逝世前的20余年中, 先后自办或与他人合办了10来家报纸。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林白水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为民请命,代民立言,“但能为社会留一公言,代表民意,虽遇风险,在所不辞”,其履艰之义,难能可贵。他致力于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报告给普通老百姓,把读者基本对象定位为“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一些孩子、妇女们”。他倡导报刊通俗化、大众化, 开创了中国新闻史上用白话办报的先河。他执着于新闻生涯,面对资金拮据卖字办报的佳话为业内外所传颂。他才思敏捷,笔锋犀利,文采飞扬,所写文章当下读来,依然觉得痛快淋漓。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白话办报开先河。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作为报界先驱,林白水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创造性贡献难能可贵。除了秉持爱国为民、求真、争取政治民主、言论自由等新闻思想和专业精神外,他在办报实践中凭借他的拼搏与智慧,也有不少建树与创造。

  如林白水先生用白话写作办报,打破了文言八股、起承转合的锁链和绳索,对新闻文体、新闻体裁、新闻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新的探索。他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传播新闻,给报界带来了明白晓畅、浅显易懂、灵动活泼的民间气息和清新文风。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他笔下的文体文字,处处可感白话文充满生机的灵动笔力,其笃实明快、淋漓流转的文风虽经百年流转变幻,依旧有涤荡心灵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韵。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新闻人永远年轻。”

  在闽籍新闻工作者中

  有这样一位令人铭心与崇敬的百岁长者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文字创作

  他,是福建省新闻界、文化界的

  老前辈、资深文化人——

赵家欣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图源福州晚报

  1915年,赵家欣出生于厦门,从小爱好文学。他从学徒当起,为厦门的几家报刊撰稿。1935年,赵家欣进入了《星光日报》,开始了真正的记者生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赵家欣一心想去前线采访,终于在1938年3月被派往战地。他先是来到武汉,在郁达夫推荐下,参加了“文协成立大会”;又在范长江推荐下, 作为福建的唯一代表参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中国记协的前身)首届代表大会。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赵老20岁时的风采。图源福州晚报

  此后,赵家欣即与范长江等人北上前线采访,4月6日到达第五战区所在地徐州。在那里,赵家欣冒着炮火,写下了《陇海线上》《台儿庄血战记》《血火中的行旅》等著名报道。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赵老1938年出版的抗战通讯特写集《今日的厦门》。图源福州晚报

  赵老一生经历不凡,亲历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时期。正如他所说:“从我来说,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出现在青年、中年、老人三个悲欢荣辱的年龄段,出现在国家民族兴颓盛衰的不同历史时期。”青年时期,身处战乱,赵老以血性之笔真实记录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民族之殇, “台儿庄鏖战,大武汉陈兵,我和青年记者群冒着炮火谱写血与火的壮歌。”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赵家欣曾任《现代青年》主编等职,对福建战时省会永安的抗战进步文化活动作出过卓著贡献。图为永安出版的抗战刊物。图源福建档案

  晚年时期,赵老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读书写作,燃亮生命。从1981年到2005年,他先后出版了9本文集。这些作品中透出总结历史、反思岁月的力量,富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使命感,闪耀着感悟人生的理性光辉。

  2013年,赵老文字生涯中的第10本著述,也是他在以往先后出版的9部文集的基础上遴选出来的代表性佳作荟萃——以《世纪沧桑》为书名正式面世。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赵老1995年获得的“以笔为枪,投身抗战”铜匾。图源福州晚报

  如今,赵老已经安然离我们远去,但作为长者与智者兼具的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可贵的精神财富永载史册。他以百篇之述抒发家国情怀,百年之路见证世纪沧桑,百岁之人观照世道人心。

  他的所有文章无不体现着铁肩道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与人民的期待,始终与国家同在、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是一种阅历与学识的人生积累,是一种智慧与勤奋的精神示范。赵老的非凡人生令人肃然起敬,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与传承。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我们要去争取一片光明的希望。”

  福建是海外华侨最多的省份之一

  众多海外赤子心系祖国,

  这其中,有一位归侨

  为了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为了党的新闻事业

  年仅25岁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就是优秀的爱国归侨记者——仓夷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仓夷烈士。图源福州晚报

  仓夷,原名郑贻进,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他取仓夷为名以比喻当时社会之创伤与破败。当年郑贻进只身回国看到的正是满目仓夷的场景:河山破碎、家破人亡、国将不国。这一切,对他心灵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仓夷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闪闪发光的生命轨迹:

  16岁时,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惊醒了远在新加坡的他,怀着拳拳报国之心,他放弃学业,告别家人,毅然回归祖国;18岁时,他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投身革命洪流,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时,他转任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记者,于枪林弹雨中采访, 成为边区最年轻、最优秀的新闻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之一。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图源人民日报、知福清

  仓夷以满腔热忱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站在抗战第一线,一手拿笔,一手提枪,深入采访,用朴素而又生动的笔触,真实记录了边区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写下了大量有血有肉、极有鼓动性和战斗力的新闻作品。

  1942年9月,经过20多天反复深入采访,仓夷写出了报告文学《纪念连》。这是《晋察冀日报》创办后,首次发表4万余言的反映抗日战争的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发表以后,在晋察冀边区轰动一时,冀中军民更是争相传诵,视为珍贵的学习榜样。

  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仓夷用自己的笔为国而战,为人民而歌,采写了许多敌后军民英勇抗战的新闻篇章。他的《永定河畔的一支抗日武装》《爆炸英雄李勇》《晋察冀的子弟兵》等新闻通讯、特写,也传遍战火纷飞的晋察冀根据地,激起了无数抗日军民的斗争热情。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仓夷作品《无住地带》的著作《解放区短篇创作选第二辑》。图源福清市博物馆

  抗战胜利后,仓夷接受党的派遣,来到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于同志们一道在敌人的心脏办起了《解放》报,创建了新华社北平分社。25岁时,他在调查国民党一手制造的“安平”事件真相时,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而为国捐躯,用殷红的鲜血谱写了一曲青春的壮歌。仓夷就这样壮烈地离开了人间。他没有给家人和自己留下任何财产,但却给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新闻遗产。烈士的英魂永在,浩气长存。

  在他牺牲一周年之际,他的报告文学集《幸福》在晋察冀边区出版发行了。

  

闽人智慧丨八闽大地出贤者 记者节里仰先驱

  仓夷烈士的遗著《幸福》。图源福清市博物馆

  仓夷在这本书的前面写到:“这本小集子里的几篇文章,是我在晋察冀边区服务7年间,一些当时当地的零星记录,是献给对晋察冀生疏,然而又时刻神往的读者们。 希望读者能在这些简陋的文字中,引起一个新的光明社会生活探讨的兴趣。

  这本书真实记录了仓夷烈士把自身幸福和人民幸福融合在一起的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他提出的“我们要去争取一片光明的希望”的豪情壮志,将永远激励着祖国人民和海外华侨。

  报界先驱留正气,闽人智慧传万代。

  时值中国记者节之际,怀念报界先驱,更激励着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部署,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征程上展现福建新闻工作者的新担当与新作为!(陈逸清)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