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让驻地部队放心、军人军属安心、退役军人暖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让驻地部队放心、军人军属安心、退役军人暖心

来源:人民网2022-10-27 16:02

  2022年,泉州市及所辖11个县(市、区)荣膺福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称号,实现“满堂红”四连冠。

  全国首次提出“双拥+”工作理念,首创“双拥+扶贫”“双拥+和谐家园”“双拥+心理服务”等双拥品牌;组建“十城千店崇军联盟”,全国率先开发“拥军优属联盟”小程序,发动2000多家企业、商家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为政策性安置退役军人提供更多选岗机会,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作为福建省唯一试点并获推广……

  百丈之台,起于垒土。泉州双拥成绩斐然,源自于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2022年7月,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被授予“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部队的事,就是自家人的事”

  践行“1+4”工作理念,让驻地部队放心

  扎根深山却无水可喝,前段时间喝水问题愁坏了某驻泉部队官兵。

  因山上蓄水饮用水水井年久失修,总菌落和大肠杆菌数量严重超标,无法饮用,为应急,泉州泉港区暂时采取向山上部队配送桶装水的办法,上千桶饮用水优先解决饮水问题。可这不是长久之计。问题反映到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里出面与相关各方进行多次协调,最终以20多天的连续作业,完成一口200多米深、日出水量15吨以上的深水井,彻底解了官兵们的“心头事”。

  饮水问题解决了,路也要通。

  山高坡陡、路窄弯急的山林深处,一辆车头挂红绸的小巴车缓缓驶近。这趟从大山通往城区的“拥军专线”自今年10月1日开通后,定时接送、点对点直达,为高山基层连队解决了出行难题。“感谢党委、政府对部队官兵生活的关心和支持,这下我们去城区更方便了!”乘坐专车下山的官兵激动地说。

“拥军专线”开通。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拥军专线”开通。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从一口“拥军井”到一条“拥军线”,今年以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各方共统筹推进5个高山基层连队项目,帮助驻泉部队解决生产生活最实际的困难,得到官兵们的一致赞誉。

  “部队的事,就是自家人的事。”驻泉部队遇到的难题,不是几通电话、几句慰问就能解决的。跑基层、做调研、多回访,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们将加班戏称为“紧急集合”,办公室、值班室、机要室都是“战场”。“‘爱拼才会赢’是咱泉州人的信仰,‘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是咱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鲜明品质。”

  凭着这份初心与热情,围绕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中心工作,该局创新提出“1+4”工作理念,即打造一份清单(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四项工程(服务军改、支前保障、科技拥军、情系边关)。

  2017年以来,泉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文化拥军”活动,市县每年集中力量推进10个以上科技文化拥军项目,累计投入4568万元、实施63个项目,助力军队装备现代化升级;解决问题“列清单”,在福建全省率先实行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对部队提报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对账销号,市县两级共为驻军办实事403项;为支持部队项目建设,市县两级投入近5.3亿元,完成“交钥匙”工程项目52个。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为部队提供了近十万个防护口罩以及额温枪、防护服等紧缺物资。2021年初开展的“情系边海防·祝福送边关”活动,得到全国双拥工作小组办公室肯定。

  双拥工作开展,如火如荼。

为驻泉部队组织核酸检测服务进军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为驻泉部队组织核酸检测服务进军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办实事、解难题,让军人军属安心

  “嫂子,你对调动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说……”“考虑到你的情况,距驻地5公里内方便照顾双胞胎孩子……”

  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某驻泉部队飞行员张磊的妻子柳宇顺利从云南昆明平级平调安置在部队驻地事业编制单位,任教于某小学。“在部队驻地工作的这段时间,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柳宇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的英雄肩负保家卫国的使命;三尺讲台承载着我教书育人的梦想;温馨的家属房里,我们刚陪双胞胎儿子度过3周岁生日,一切都如此简单美好地进行着。”

  2018年,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推动《驻泉部队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实施意见》出台,按照“计划安置、政策助力、生活保障”相结合原则,先后对口安置76名随军家属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会,未就业生活补助金每人每月不低于800元。

  在泉州,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除了让后院“不担心”,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积极筹划,让军人后代“不操心”。在驻晋某部队大院里,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四点钟学校”。每天下午四点半,社工辅导员都会准时到这里,为放学的“军娃”们开展课后作业、手工制作、书法美术辅导等,至今已服务儿童及其家庭2648人次,开展各类活动120多场次。

“军娃”夏令营活动。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军娃”夏令营活动。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自2017年以来,泉州市优待军人子女入学1298名,其中小学1030名、中学268名,设立三个军人子女食宿站,举办军人子女夏令营,解决官兵子女“看护难”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让军人不为后路“费心”,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采用多次选岗方法,为政策性安置退役军人提供更多选岗机会,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作为福建省唯一试点并获推广;创新采取“3+1”(“技能+创业+拜师”+“适应性”)培训模式,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立泉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导师团队,挂牌18个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连续两年举办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

安置政策宣讲进军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安置政策宣讲进军营。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军民本是一家亲”

  各类补助高出国家标准30%以上,让退役军人暖心

  在泉州晋江金井镇围头村“八·二三”炮战遗址前,每逢节假日,常常能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小学生围坐在洪建财老人身边,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81岁高龄的洪建财是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亲历者,当年还不满17周岁的他,和围头父老乡亲一道,每天冒着硝烟为海岸炮兵扛运炮弹,被誉为“战地小老虎”。“和洪爷爷的战地经历比起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围江小学五年级学生吴弘程说,一定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挖掘老兵资源,在加强国防教育的同时,还能更好服务优抚对象。”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班子认识到位。

  88岁高龄的施养赐是泉州石狮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第一次拜访这位老人时,他衣着整齐利落,胸口别着党徽和纪念章,住在石狮市杆头村的一座小院里,不大的房间挂满了老照片、旧报纸与证书,几件挂在墙上的大衣平整挺括,每一件衣服胸口位置都别着一枚金光闪闪的党徽,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源于这次走访,施养赐老人成了该局联系的“常客”。2021年6月,老人为局里送去锦旗,“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一直很关心照顾我们!”老人发自真心的感谢,让当时在场的每个人为之动容。

  据了解,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率先建立实施的这项“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城乡同一标准制度”,实现各类抚恤补助标准年均增长3%以上,泉州全市优抚对象各类补助平均高出国家标准30%以上。丰泽、泉港、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台商等地纷纷开展为伤残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役军人、“三属”等优抚对象“送医、送药、送政策”三下乡活动,惠及优抚对象3000多名。

慰问家庭困难现役军人。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慰问家庭困难现役军人。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是退役军人的承诺,“军民本是一家亲”是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初心与使命。

  2021年8月,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十城千店崇军联盟”活动,通过签订崇军联盟承诺书,建设拥军一条街、崇军联盟商超、崇军联盟社区等形式,为现役军人、泉州市户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质高效的崇军服务,截至目前,泉州共1559家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企业商家加入“崇军联盟”单位。2022年5月,福建省首个崇军拥军司法服务中心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揭牌,构建了司法服务现役军人、助力退役军人多元矛盾化解的新型拥军崇军平台。

晋江市“百家拥军优属联盟单位”成立。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晋江市“百家拥军优属联盟单位”成立。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为了优化对退役军人的服务,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推行退役军人“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2022年,13个村级服务站获评福建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五有”先进单位,14个服务站获评省级红色服务站点。目前,泉州市建有四级服务中心(站)2713个,服务保障工作队伍人员3303人。

  泉州市退役军人局对“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理解不仅停留在字面,是真切地落脚在了实际。

  泉州市退役军人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双拥办主任唐良元表示,双拥工作联系军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始终围绕服务军地中心工作,立足实际,打基础、创特色、抓经常,百丈竿头,努力打造双拥工作“新高地”。(刘卿 陈家怡 谢家怀)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