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龙岩伯公凹照亮红色交通线前行的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福建龙岩伯公凹照亮红色交通线前行的灯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9-22 13:06

福建龙岩伯公凹照亮红色交通线前行的灯

  伯公凹交通员烈士后人、伯公凹交通小站讲解员邹广敦正在介绍交通站故事。 郑江洛 摄

  中新网龙岩9月22日电 (郑江洛)沿着狭窄幽深的林间小道,爬上山坳来到邹家祖宅,土木构造的房屋有曾被烟熏火烤后的痕迹,在祖宅附近,有一座闽西客家地区常见的伯公庙。在那里,有一盏伯公灯,照亮了无数个暗夜。

  “我的老家有一盏灯,是一盏交通员前行的信号灯,是一盏曾经照亮红色交通线的前进的伯公灯。”伯公凹交通员烈士后人、伯公凹交通小站讲解员邹广敦动情地说道。

  90多年前,中央红色交通线就是从这里自粤入闽,由白区进入中央苏区。近日,记者走进福建龙岩永定、上杭、长汀等地,了解中央红色交通线背后的故事。

  1930年至1931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一条串联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交通线,这条绵延3000多公里的南方线,即“中央红色交通线”。

  “当时我们伯公凹几乎是家族式参加了红色交通线的工作。”邹广敦如是说,他们护送干部、传递情报、采购和运送物资。下凹不足30人的村庄有10多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写就了“伯公凹七烈士”悲壮的红色历史故事。

  “我的曾祖父邹端仁是伯公凹交通站的主要负责人,为中央苏区运输食盐的途中被国民党抓获,即使受尽折磨也没有说出交通站和食盐的秘密。”邹广敦谈及当年前人的事迹,饱含热泪,他的曾祖父随后被敌人当做活靶子射杀成了血筛子,敌人还扔下尸体淋上煤油点火焚尸。

  当时,邹端仁大女儿和二女儿为父亲收尸时,看到父亲被烧得像“咸鱼干”的惨状后,她们此生便再未吃过咸鱼干。

  伯公凹的历史,是邹氏一族用鲜血和生命,前仆后继守护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历史:邹振发,1931年4月被敌人杀害;邹春仁,1932年冬为掩护陷入敌人包围圈的其他同志及由其护送的电台配件转移,将敌人引开后战死;邹作仁,1933年护送擦枪油时在大埔三河坝被捕,后遭敌人秘密枪决;邹昌仁、邹佛仁因叛徒出卖,同时被捕,受尽折磨后,邹昌仁被挖心,邹佛仁被砍头;邹启龙,在参加交通线的守护后,于1949年3月牺牲于永定县溪南战斗……

  邹广敦作为伯公凹的讲解员,讲解场次已逾1500场,每每讲起前人的故事,依旧难掩激动。“他们心中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灯,而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守护这盏灯,让这盏灯的精神永远世代相传。”

  当年,要成为一名交通员,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一腔热血外,还需要满足多项条件。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征研股股长林添茂说,要成为一名交通员,除需要党龄3年以上、政治上坚定可靠、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机智灵活、有一定文化、能快速辨别陌生人、记忆力强外,还要“不能说梦话”。

  从1930年至1934年,这条生生不息的“苏维埃血脉”未曾中断过,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张闻天等200多位领导同志安全进入中央苏区,此外还运送了6000多担军火、药品等紧缺物资以及重要文件、信件和情报资料。

  为传承弘扬中央红色交通线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近年来,永定策划生成了中央红色交通线及金砂红色小镇项目,积极开展全区红色旧址、遗址的保护利用工程,发挥红色旅游关联带动作用。该项目总投资估算5.14亿元,主要建设伯公凹入闽第一站、金砂红色小镇、古木督交通大站等项目。

  此外,龙岩多地开展保护红色交通线,上杭于2017年在龙岩市率先对境内红色交通线文物进行挂牌保护。目前,该县15处中央红色交通线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长汀则着重对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古城镇“永源祥”红色交通站以及福建省邮务管理局旧址等进行整修,恢复历史面貌。(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 张海琴打破女子55公斤级三项世界青年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