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记忆|又是丹桂飘香时 感怀红十军入闽永流芳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记忆|又是丹桂飘香时 感怀红十军入闽永流芳

来源:东南网2022-09-22 11:42

  武夷林密千层绿,丹桂花开万萼香。

  1932年9月10日,正是丹桂飘香时节,方志敏率红十军将士,继1931年4月第一次入闽后,再次进军闽北。此前,蒋介石调动约40万军队,发动对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的进攻,准备得手后再全力进攻中央根据地。在闽北,国民党军不断向闽北苏区进攻,以图消灭闽北红军,阻挠赣东北与中央苏区取得联系。因此,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十军第二次进军闽北,打破“围剿”,扩大闽北苏区,使闽北苏区与赣东北苏区连成一片,进而打通与中央苏区的联系。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上饶市弋阳九区漆工镇湖塘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资料图片)

  红十军从江西葛源出发,渡信江很快抵达武夷山北麓的江西铅山紫溪。方志敏、周建屏军长同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确定三步作战计划:红十军大部兵力攻赤石,部分兵力配合闽北独立团攻打星村,打破“围剿”,解放崇安全域;第二步奇袭浦城,扩大浦城苏区,同时补充一批给养;第三步,在完成浦城作战任务后,红十军转入铅山活动,以实现打通赣东北与闽北两个苏区的目标。作战计划决定后,红十军即往闽北方面行动。

  周建屏(1892年-1938年6月13日),抚州金溪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始人之一。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作战,1938年因旧伤复发不治去世。(方晓萍供图)

  拔除据点 崇安全域解放

  红十军与闽北独立团在闽北苏区首府大安会师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军长周建屏率八十三团直取赤石;一路由八十一团与八十二团配合闽北独立团攻打星村。

  大安红军村(肖文凤 供图)

  9月15日拂晓,攻星村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星村街守敌。随即,部队折向赤石街。这时,赤石的国民党第一道防线已被红军冲破,国民党军撤到伏岭岩,凭借碉堡工事顽抗。红军接二连三地发起冲锋,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下午二点。虽然包围圈已越来越小,但敌方占据制高点,久攻不下。

  星村巨口建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方晓萍 供图)

  此时虽已入秋,但仍烈日炎炎,暑气蒸人。国民党军一早就被围困在山上,饥肠刮肚,又没水喝,一个个精疲力竭,龟缩在工事里。方志敏见此情形,便命令部队停止攻击,故意大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现在包围在这里不打了,敌人没有水喝,渴都渴死他们……”国民党军在工事里听到了,嘀咕了一阵后,在工事里高声喊叫:“你们不要打了,我们愿意全部归编。”红军战士回答说:“愿归编的一律举手站起来吧!”国民党军不相信,要我们派代表去。方志敏考虑了一下,决定派团参谋长李先统去。

  不一会儿,国民党军也派代表下来,把武器全部放在山上,举手排队下山。就这样,红军俘虏了全部敌人。赤石、星村之仗,共消灭国民党刘和鼎部一团又一个营,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南路“围剿”,而且实现了崇安县全域解放。

  攻下赤石,还缴到无线电台一部。方志敏指示用电台向中央报告情况,很快得到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的回电祝贺和下一步作战的指示,全军上下高兴极了。

  红十军浩浩荡荡开进崇安县城。各界群众举行万人大会。黄道主持,方志敏向大会报告攻打星村和赤石经过,介绍了赣东北苏区情况,动员大家团结起来,创造苏区人民新生活。方志敏讲话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方志敏讲话也启发了闽北苏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教育文化需求,如何把苏区建设得更好,让苏区人民安居乐业。他们即开始谋划筹建公园以及红场等公共设施。

  解放初期的崇安县城(方晓萍 供图)

  攻占浦城 建立红色政权

  当晚,红十军悄悄回坑口宿营。为了迷惑对方、调动对方,红军派出小股部队和游击队往建瓯方向游击,虚张声势,作出进攻建瓯的态势。国民党军信以为真,慌忙将各路兵力向建瓯方向集结。

  9月17日,红十军主力与闽北独立团及千余地方武装,沿着山间驿道由崇安奔袭浦城。

  此时闽北山区秋色正浓,遍野色彩斑斓。高大的乔木森森、翠绿的毛竹蓁蓁,枫叶红遍群山。银杏、梧桐飘落满地黄叶,丹桂送来阵阵清香。方志敏不禁为眼前秋景陶醉了。他边走边和周建屏军长说,“闽北景色美丽,地势险要,真是打仗的好地方啊!”周军长深以为然。

  浦城是“崇安浦城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通往浙江的要道。物产丰饶,素有“金浦城”“闽北粮仓”“丹桂之乡”之称。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有三个团,一团坐镇城内,一团把守北乡,另一团盘踞临江。

  红十军解放浦城纪念碑(徐强 摄)

  行军途中,山乡群众听说要攻打浦城,都积极支援,千余名群众手持劈刀、鸟铳跟随红军前进。

  部队途经洋溪尾龙兴岭时,正遇国民党营长乘着轿子带着一连士兵到乡下收捐。红军先头部队一个猛冲,就把对方消灭了。被活捉的国民党军营长是个白净胖子。这家伙原来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花三千块大洋买这个官当。他从未打过仗,一听枪声就往农户柴堆里钻,一下子就被俘了。

  从洋溪尾逃脱的白军,仓皇往浦城跑去报信。城内守军怎么也想不到有英勇善战的红军从天而降,慌忙关上城门,堆起沙袋,上城守御。

  浦城城池东依仙楼山,南临宽阔的南浦溪。城墙高达8米,厚达6米,大小城门10座,设炮楼9座。红军原拟奇袭浦城,因有国民党残兵报信,变成硬攻浦城了。傍晚,红军前卫团到达城下,很快把城包围了。其余队伍从城外一直驻扎到梦笔山一带。

  红十军攻城的城墙。(来源:浦城县博物馆)

  19日,红军开始攻城。枪声、手榴弹和迫击炮声响成一片,战斗十分激烈。伪县长孙毅吓得手忙脚乱,带了军警挨家挨户强迫群众上城防守。国民党军把抢来的布匹、棉被沾上煤油,扔下城墙,烧毁城边的民房阻止红军爬墙。红军当时炸药缺乏,炸不开城墙,爬墙楼梯太短,两次都未攻上去。许多战士伤亡,闽北独立团副团长兼参谋长李金泉也中弹牺牲。

  方志敏立即召开团、营长会议,进一步研究攻城办法,决定发动地方赤卫队和当地群众上山砍毛竹,制作一大批长竹梯,组织“敢死队”登城攻堡。

  第二天拂晓,红军就在城墙四周架起密密麻麻的又长又粗的竹梯,方志敏和周建屏军长下令攻城。顿时军号嘹亮、喊声震天。红军数十发迫击炮弹飞落在国民党指挥所的小营房上,国民党副师长、副团长、团参谋长等全部被消灭。国民党军失去指挥,乱作一团。红军“敢死队”一鼓作气往上冲。闽北独立团团长黄立贵率领“敢死队”率先登上南门城墙。红十军八十一团敢死队登上了西门城墙。不一会,四处城门被打开,红军战士和地方赤卫队纷涌而入。国民党团长聂进彪和县长孙毅见大势已去,惊慌失措,仓皇化装从东门逃脱。六时整战斗结束,消灭城内守敌,俘敌600多人,缴获重机枪5挺、轻机枪33挺、步枪700多支、各种短枪100多支、无线电台2部;还筹款50多万元、黄金1000多两。

  红十军进入浦城后,方志敏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方志敏说,浦城是闽浙赣边一个重要城市,百姓受尽了军阀和豪绅地主的剥削。我们要组织宣传队,到全城群众中去作宣传,发动群众。

  红十军解放浦城回师路线图(来源:浦城县博物馆)

  会后,方志敏亲自带领宣传队在浦城街头宣传。浦城群众听到“大救星”方志敏到来,纷纷走出家门,涌向街头听他演讲,会场人山人海,气氛非常热烈。方志敏语言清晰、说理透彻,党的政策,句句打动人心,广大群众听得热血沸腾。县城百姓纷纷起来帮助红军。有的带路捉土豪,有的帮助搜索乔装藏匿的国民党兵。中午时分,县城各商店都开门照常营业,市民们喜气洋洋,城市秩序井井有条。

  红十军解放浦城纪念碑正面(来源:浦城县博物馆)

  此时的浦城,正是丹桂盛开时节。家家户户捧出桂花茶招待红军。红军在城内住了三天,做了很多工作。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红十军军部、闽北特委、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闽北军分区指挥部都出布告,贴标语,发传单,进行宣传。成立了浦城县苏维埃政府,组织了工会、农会、赤卫队。召开了开明士绅、宗教界等会议,宣传党的政策。

  当年参加浦城战斗的闽北指挥部指挥员薛子正同志,在回忆时说,“我军伙食米是吃公粮,菜钱本来只要五分,而吃了老百姓的饭,都付一角以上,从来没有白吃。”

  红军战士还帮助群众搭桥铺路,维修受到损坏的房子,市民们纷纷称赞“方志敏的红军是百姓自己的队伍”。各商店帮助补充棉被、医药器材,解决了红军冬季急需的棉被和服装。全城六十多个裁缝工自动集中到“徐家祠”,通宵达旦为红军赶制军旗、袖章和军服。

  红十军解放浦城临时后勤部驻地旧址。(来源:浦城县博物馆)

  红十军解放浦城临时医院旧址全貌。(来源:浦城县博物馆)

  强渡信江 胜利返师葛源

  正在这时,方志敏接到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的紧急报告,说江西国民党军已到铅山紫溪,正逼近闽北苏区机关所在地大安。由于闽北独立团和赤卫军等地方武装都配合红十军攻打浦城了,此时大安非常空虚。

  原来,国民党人估计红十军攻克浦城后,一定会从松溪政和去浙西南,而后转回赣东北,妄图乘红军后方空虚,一举搞垮闽北苏区,并尾追红十军。

  方志敏得此情报,立刻命令红十军返回崇安苏区。9月23日傍晚,红十军离开浦城。途经浦西石龙山,正遇着原盘踞浦城北乡的钱玉光一个团企图截击。红军前哨部队,化装成白军,乘其不备,一举歼其大半。第二天,部队抵达分水关,此时江西的国民党军已到离分水关仅二十里的紫溪岭北面。紫溪岭以南的车盘五里峰是闽北苏区北面的第一道屏障,是红十军回赣东北的必经之路。方志敏急令红军先头部队跑步前进,抢占五里峰,比国民党军早五分钟占领了制高点。红军枪弹齐发,杀得国民党军措手不及,败下山去。之后,对方又向红军阵地发动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国民党驻在杨村的十二师、石塘的二十一师、七十九师和七十一师,这时也都包围过来,妄图消灭红军。在激战两天两夜,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缴枪一千多支之后,方志敏认为与国民党主力正面作战,无大益处。即让出车盘,率红十军主力向石龙、五都方向转移,留下闽北独立团和红十军的一小部分牵制对方。

  石塘的国民党二十一师估计红军仍在车盘,便由民团团总周三文带路,从下渠前来偷袭。红军牵制部队在下渠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之后,随即退走。敌方以为红军未退,继续围攻山头。其时有一部分国民党军伪装成红军,打着红军旗号过来,被这部分国民党军误认为是真的红军,一时大战起来,待发现打错时,双方都已伤亡过半。敌方师长哭笑不得,大呼倒霉。

  9月27日,我红十军主力已转移到江西河口附近,国民党军又以为红军要攻打河口,慌忙将车盘、石塘一带的国民党军调去防守,待国民党军赶到河口附近,我红十军则已折向黄沙港,夜渡信江,回师葛源。但因一天一夜的打仗行军,队伍过度疲劳,在渡河时被国民党军第五师截击,损失了一百多条枪,伤亡较大。

  闽浙赣边 风展红旗如画

  红十军这次进军闽北,在方志敏的正确指挥下,消灭国民党4个团,牵动国民党几个师,打乱敌方整个部署,缴获各种枪支1600多支及大批军用物资,胜利完成了预期的战略任务。

  10月4日,红十军胜利回到赣东北苏区。当时,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少共的机关报《工农报》《红色东北》《列宁青年周报》为红十军入闽胜利发表了社论。省苏维埃机关报《工农报》用十分醒目的标题报道说:“红二十二军送到闽北的大批中央文件已由闽北苏维埃送到赣东北来了,现在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已经开始在中央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下工作了。”这也反映了红十军二进闽北的胜利,给闽浙赣形势带来了新的转机。

  因当时形势的急剧变化,红十军第二次入闽在攻下浦城之后,未能在铅山一带活动一个时期,以完成赣东北苏区与闽北苏区连成一片的任务。正如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书中所说:“……第三步作战计划没有实现,与渡河被敌截击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是,这个计划在年底就实现了。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资料图片)

  1932年10月,闽北红军独立师和红一方面军红十二军会师于邵武。11月,经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改为闽浙赣省委。12月,经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1933年初,闽北、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打通。闽北分区委、分区苏维埃政府相继迁到崇安县城。苏维埃的各项建设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此时,闽浙赣根据地拥有20多个县,100万人口、1万多红军,周边游击区达52个县,近千万人口。

  浦城中央苏区纪念馆内方志敏头像浮雕。(来源:浦城县博物馆)

  在方志敏的正确领导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对国民党斗争上、在根据地建设上、在苏区党的建设上都有许多创造,得到毛泽东多次表扬。

  在军事斗争方面,方志敏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有效方法运用于战争,地雷战经验被中央推广到全国各根据地。在后来抗日战争中,解放区军民也普遍使用地雷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在组织建设方面,红十军二次入闽大力推动了闽北苏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掀起建立苏维埃政权热潮。

  在经济建设方面,增产粮食、兴办工厂,首创股份制,发行红色股票,沟通赤白区间物资交流,活跃了苏区经济。毛泽东同志1933年在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表扬说:“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

  方志敏还十分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文化教育。专门设立教育、文化部,创办了五六种报刊,宣传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举办学校,让苏区学龄儿童享受全日制义务教育。兴办了红色医院、红色旅馆;还办了许多俱乐部、阅览室、工农剧社、宣传队、歌咏队、体育队等等;首创全省苏区第一个“列宁公园”,至今仍然是人民群众集会、休闲、娱乐的重要公共场所。

  红十军的二次入闽,战绩辉煌,影响重大。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实现了崇安全县苏区化,使闽北苏区扩大到浦城、建阳、建瓯、松溪、政和、光泽一带。还为1933年初闽北苏区、赣东北苏区、中央苏区完全连为一体,使闽北苏区成为中央苏区组成部分,奠定了重要基础。它以不朽的功绩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方志敏长期领导福建闽北革命斗争,为闽北苏区、为闽浙赣苏区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做出重大贡献。直到他不幸被俘入狱,仍念念不忘闽浙赣苏区的发展和壮大。他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经典文献。

  方志敏被俘后大义凛然、英勇不屈。(资料图片)

  《清贫》(资料图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今日中国,如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所预言的“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今又逢丹桂飘香时节,人们怀念方志敏烈士,怀念闽浙赣苏区的创造者们,怀念红十军入闽战斗中流血牺牲的英雄们。

  《可爱的中国》(资料图片)

  (本文原载于《福建炎黄纵横》,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的大力支持,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提供了图片资料,特此鸣谢!)

  参考资料: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见《方志敏全集》

  缪敏:《红十军第二次入闽》,见《红旗飘飘》

  游德馨:方志敏与闽浙赣苏区的创立发展和壮大,2020年第2期《福建党史月刊》

  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浦城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红十军攻克浦城前后》,中共浦城县党史研究室

  《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武夷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海峡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第1版

  武夷山市、浦城县党史资料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

  • 青春季 毕业礼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