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风物 | 石狮有味:是人间烟火更是浓浓乡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风物 | 石狮有味:是人间烟火更是浓浓乡愁

来源:石狮日报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2022-09-20 21:51

  宋元风华,中外兼容。满城烟火,半城食肆。香煎红鲟、海蛎焖饭、苦螺羹、海蛎煎……9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中国夜市全攻略》栏目用近30分钟的时长,聚焦福建省石狮市的夜市美食,向全国人民推介石狮的地道风味(请看“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央媒看福建 | 2022中国夜市全攻略:福建石狮》)。

  对于三面环海的石狮,这里的美食不仅是色香味俱全,更有淳朴真实的人间烟火气:你可以走进老街,就着街边品尝浓稠绵密的花生汤;你可以逛着夜市,拿着一根根烤串享受焦香厚味;你也前往大排档,吹着海风品味生猛海鲜……这些属于“家”的味觉记忆一直是石狮人乡愁的一部分,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可以说,石狮的十二时辰、一年四季,美味根本停不下来!

  石狮市梅林湾(蔡祥山 摄)

  十二时辰 石狮美味一直“在线”

  要体验石狮人的清晨,不妨从市井老字号开始吃起。手拿一根油条,喝一碗王川花生仁汤,是许多石狮人早餐的“标配”,30多年来,老王家的花生仁汤味道一直很鲜浓。豆花、面线糊……都足以开启你能量满满的一天。

  闽南粉仔粿(李苍墀 摄)

  阿亮芋圆(施彩云 摄)

  临近午饭时分,八卦街传统业态市场里,那些坚持传承古早味的经营者开始忙碌起来,吴树“卤肉担”“福记”蚵仔煎、马脚桥肉粽等摊位的客人渐渐多起来,店主忙碌着烹煮上菜,这边灶前热气腾腾,那边桌前大快朵颐,构成了生动的石狮市井食堂画面。

  萝卜饭(茅罗平 摄)

  牛肉羹在石狮人的餐桌上时时上演着,牛肉醇厚融于汤中,姜丝芫荽飘于碗中,香而不腻,口感润滑,细枝末节处都是厨师的匠心。(图片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除了市区老街,石狮各乡镇也有美味可寻觅:永宁的阿潭煎包、祥芝的古浮紫菜、宝盖的塘头甜粿、锦尚的厝上小笼包……各处的传统美食生生不息,这些老店大多从祖辈开始经营,至今已传承几代人,可谓“老石狮人都知道”。

  七彩羮(颜华杰 摄)

  炸春卷(李雪英 摄)

  漫步老街上,想来个石狮特色的下午茶吗?花果山冰水、石花膏、四果汤,充满童年回忆的冰水沁人心脾,再看那些冒着热气的薯粉包、新鲜出炉的蒜蓉枝、飘着油香的炸粿……每一样手工小食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一番。

  香脆可口的蒜蓉枝承载了许多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李荣鑫摄)

  最闽南的萝卜糕——“炸菜粿”。(李荣鑫 摄)

  石狮的夜,弥漫着海的气息。要说最具海洋风味的,非大排档莫属了,祥芝古浮湾游客服务中心、永宁红塔湾游客服务中心都是夏夜聚餐的好去处。吹着咸湿的海风,饱食一顿海鲜大餐,地道的海鲜味总让在海边长大的人们念念不忘。

  石狮市红塔湾(蔡祥山 摄)

  鱼丸飘香(庄育杰 摄)

  夜幕中的金相夜市也十分热闹,众多小吃摊让人流连忘返。还有深夜的面线糊小店、螺仔摊等,散落在石狮各处的美食琳琅满目,那袅袅炊烟、阵阵香气,就是最石狮的人间烟火。

  烤茄子(颜华杰 摄)

  烤响螺(颜华杰 摄)

  春夏秋冬 石狮人关于“吃”的仪式感

  每逢清明、冬至、除夕等一年的重要节日,石狮各处的菜市场都比往常来得热闹一些,人们提前上街选购,准备节庆食品,各个小摊上的食品种类繁多,咸甜酸、蒸炒炸,散发着浓浓“咱厝味”。关于“吃”,石狮人有自己的一套仪式感,家家户户至今仍保留众多传统习俗,节日将至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制作、品尝节庆食品,在生活的点滴中,古早味代代传承。

  说起清明“排队买润饼皮”的现象,石狮人无不印象深刻。每逢清明前夕,老街上制作润饼皮的店铺生意就特别火爆,慕名而来购买润饼皮的顾客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和忙碌擦润饼皮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线。

  薄韧外皮裹上素菜,拌以糖粉,甜咸的层次交替,让人抵挡不住一口接一口的诱惑。(图片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春节吃“甜粿”,一年甜到尾;清明包“润饼”,春天的味道弥漫心间;端午节的肉粽,料足又可口;七夕捏“糖粿”,祈愿孩童健康成长;冬至搓“冬节圆”,把福气送给家人……一年四季里,石狮人用美食诠释对自然更迭的敬畏与感知,每一种味道都是游子们念念不忘的家乡味,他们还将美味装进行囊带出国门,在异国他乡传承节日的仪式感,让石狮美食走向世界。

  选用上等糯米和粳米,加入红烧肉、卤蛋、香菇等佐料,粽香四溢,油润不腻。令人食欲大振。(图片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石狮历来重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至今已有塘头甜粿、石湖菜脯、青莲面线、石狮蚵仔煎、阿潭水煎包、绿豆馅饼、牛肉羹、上元圆、肉脯等制作技艺被列入石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个非遗传承人坚守纯正的味蕾记忆,精心传承经营老字号。在这地道的石狮风味里,不仅有手艺、有传承,还有坚守情怀和乡愁故事。

  蚵仔煎(李群育 摄)

  五香卷(茅罗平 摄)

  时光沉淀 石狮味道飘香四海

  宋元中国看泉州,海丝航标看石狮,寻味美食来石狮。石狮风味丰富多元而有内涵,既保留着传统的烹饪技法,也有着中西结合的侨乡特色,彰显山海交融,汇聚海丝古韵。

  跳跳鱼饭(吴泽荣 摄)

  经久不衰的石狮古早味历经时光沉淀,愈发鲜香,在新一代厨师的传承与创新下,石狮美食名片不断“上新”,异彩纷呈。

  2021年11月23日,在石狮美食文化推广品鉴会现场,石狮市首批十大名菜公布,分别是:绿岛葱茸包、尚菇豆腐炖、狮来运转、古味狮头鹅、五洲秘制乳鸽、四物玛卡羊腿汤、花雕酒煮鹅肝、芡实煮中鲍、古早味卤面线、干蒸土猪排。这些菜品是在石狮传统宴席十大名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研发,充分展现了石狮山海相拥的地域特色。

  松茸包(李荣鑫 摄)

  秘制乳鸽(李荣鑫 摄)

  “来去石狮品美食,有烧有凊有趣味。来去石狮品美食,有咸有淡有福气……”哼着本土歌曲《来去石狮品美食》(注:凊,音qìng,此处意为凉食)。

  吃在石狮,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味最抚慰人心。

  吃在石狮,口中的味蕾跨过山和大海,“吃货”的心瞬间被治愈。

  吃在石狮,无论乡亲们的脚步踏向何处,总有一种味道锁定着家的方向。

  石狮市祥芝港(蔡祥山 摄)
(林富榕 林智杰 王娟娟 张镒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