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风物 | 石狮有味:是人间烟火更是浓浓乡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风物 | 石狮有味:是人间烟火更是浓浓乡愁

来源:石狮日报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2022-09-20 21:51

  宋元风华,中外兼容。满城烟火,半城食肆。香煎红鲟、海蛎焖饭、苦螺羹、海蛎煎……9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中国夜市全攻略》栏目用近30分钟的时长,聚焦福建省石狮市的夜市美食,向全国人民推介石狮的地道风味(请看“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央媒看福建 | 2022中国夜市全攻略:福建石狮》)。

  对于三面环海的石狮,这里的美食不仅是色香味俱全,更有淳朴真实的人间烟火气:你可以走进老街,就着街边品尝浓稠绵密的花生汤;你可以逛着夜市,拿着一根根烤串享受焦香厚味;你也前往大排档,吹着海风品味生猛海鲜……这些属于“家”的味觉记忆一直是石狮人乡愁的一部分,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可以说,石狮的十二时辰、一年四季,美味根本停不下来!

  石狮市梅林湾(蔡祥山 摄)

  十二时辰 石狮美味一直“在线”

  要体验石狮人的清晨,不妨从市井老字号开始吃起。手拿一根油条,喝一碗王川花生仁汤,是许多石狮人早餐的“标配”,30多年来,老王家的花生仁汤味道一直很鲜浓。豆花、面线糊……都足以开启你能量满满的一天。

  闽南粉仔粿(李苍墀 摄)

  阿亮芋圆(施彩云 摄)

  临近午饭时分,八卦街传统业态市场里,那些坚持传承古早味的经营者开始忙碌起来,吴树“卤肉担”“福记”蚵仔煎、马脚桥肉粽等摊位的客人渐渐多起来,店主忙碌着烹煮上菜,这边灶前热气腾腾,那边桌前大快朵颐,构成了生动的石狮市井食堂画面。

  萝卜饭(茅罗平 摄)

  牛肉羹在石狮人的餐桌上时时上演着,牛肉醇厚融于汤中,姜丝芫荽飘于碗中,香而不腻,口感润滑,细枝末节处都是厨师的匠心。(图片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除了市区老街,石狮各乡镇也有美味可寻觅:永宁的阿潭煎包、祥芝的古浮紫菜、宝盖的塘头甜粿、锦尚的厝上小笼包……各处的传统美食生生不息,这些老店大多从祖辈开始经营,至今已传承几代人,可谓“老石狮人都知道”。

  七彩羮(颜华杰 摄)

  炸春卷(李雪英 摄)

  漫步老街上,想来个石狮特色的下午茶吗?花果山冰水、石花膏、四果汤,充满童年回忆的冰水沁人心脾,再看那些冒着热气的薯粉包、新鲜出炉的蒜蓉枝、飘着油香的炸粿……每一样手工小食都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品尝一番。

  香脆可口的蒜蓉枝承载了许多人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李荣鑫摄)

  最闽南的萝卜糕——“炸菜粿”。(李荣鑫 摄)

  石狮的夜,弥漫着海的气息。要说最具海洋风味的,非大排档莫属了,祥芝古浮湾游客服务中心、永宁红塔湾游客服务中心都是夏夜聚餐的好去处。吹着咸湿的海风,饱食一顿海鲜大餐,地道的海鲜味总让在海边长大的人们念念不忘。

  石狮市红塔湾(蔡祥山 摄)

  鱼丸飘香(庄育杰 摄)

  夜幕中的金相夜市也十分热闹,众多小吃摊让人流连忘返。还有深夜的面线糊小店、螺仔摊等,散落在石狮各处的美食琳琅满目,那袅袅炊烟、阵阵香气,就是最石狮的人间烟火。

  烤茄子(颜华杰 摄)

  烤响螺(颜华杰 摄)

  春夏秋冬 石狮人关于“吃”的仪式感

  每逢清明、冬至、除夕等一年的重要节日,石狮各处的菜市场都比往常来得热闹一些,人们提前上街选购,准备节庆食品,各个小摊上的食品种类繁多,咸甜酸、蒸炒炸,散发着浓浓“咱厝味”。关于“吃”,石狮人有自己的一套仪式感,家家户户至今仍保留众多传统习俗,节日将至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制作、品尝节庆食品,在生活的点滴中,古早味代代传承。

  说起清明“排队买润饼皮”的现象,石狮人无不印象深刻。每逢清明前夕,老街上制作润饼皮的店铺生意就特别火爆,慕名而来购买润饼皮的顾客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和忙碌擦润饼皮的身影成为一道风景线。

  薄韧外皮裹上素菜,拌以糖粉,甜咸的层次交替,让人抵挡不住一口接一口的诱惑。(图片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春节吃“甜粿”,一年甜到尾;清明包“润饼”,春天的味道弥漫心间;端午节的肉粽,料足又可口;七夕捏“糖粿”,祈愿孩童健康成长;冬至搓“冬节圆”,把福气送给家人……一年四季里,石狮人用美食诠释对自然更迭的敬畏与感知,每一种味道都是游子们念念不忘的家乡味,他们还将美味装进行囊带出国门,在异国他乡传承节日的仪式感,让石狮美食走向世界。

  选用上等糯米和粳米,加入红烧肉、卤蛋、香菇等佐料,粽香四溢,油润不腻。令人食欲大振。(图片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

  石狮历来重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至今已有塘头甜粿、石湖菜脯、青莲面线、石狮蚵仔煎、阿潭水煎包、绿豆馅饼、牛肉羹、上元圆、肉脯等制作技艺被列入石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个非遗传承人坚守纯正的味蕾记忆,精心传承经营老字号。在这地道的石狮风味里,不仅有手艺、有传承,还有坚守情怀和乡愁故事。

  蚵仔煎(李群育 摄)

  五香卷(茅罗平 摄)

  时光沉淀 石狮味道飘香四海

  宋元中国看泉州,海丝航标看石狮,寻味美食来石狮。石狮风味丰富多元而有内涵,既保留着传统的烹饪技法,也有着中西结合的侨乡特色,彰显山海交融,汇聚海丝古韵。

  跳跳鱼饭(吴泽荣 摄)

  经久不衰的石狮古早味历经时光沉淀,愈发鲜香,在新一代厨师的传承与创新下,石狮美食名片不断“上新”,异彩纷呈。

  2021年11月23日,在石狮美食文化推广品鉴会现场,石狮市首批十大名菜公布,分别是:绿岛葱茸包、尚菇豆腐炖、狮来运转、古味狮头鹅、五洲秘制乳鸽、四物玛卡羊腿汤、花雕酒煮鹅肝、芡实煮中鲍、古早味卤面线、干蒸土猪排。这些菜品是在石狮传统宴席十大名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研发,充分展现了石狮山海相拥的地域特色。

  松茸包(李荣鑫 摄)

  秘制乳鸽(李荣鑫 摄)

  “来去石狮品美食,有烧有凊有趣味。来去石狮品美食,有咸有淡有福气……”哼着本土歌曲《来去石狮品美食》(注:凊,音qìng,此处意为凉食)。

  吃在石狮,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味最抚慰人心。

  吃在石狮,口中的味蕾跨过山和大海,“吃货”的心瞬间被治愈。

  吃在石狮,无论乡亲们的脚步踏向何处,总有一种味道锁定着家的方向。

  石狮市祥芝港(蔡祥山 摄)
(林富榕 林智杰 王娟娟 张镒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麦收获 颗粒归仓

  • 青春季 毕业礼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