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承廉洁文化 福建推动冯梦龙文化研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传承廉洁文化 福建推动冯梦龙文化研究

来源:东南网2022-09-18 17:25

微信图片_20220917001508.jpg

  近十年当中,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先后举办多场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供图)

  东南网9月17日讯(本网记者冯川叶)记者从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获悉,近十年来,福建在冯梦龙研究方面领跑全国,学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冯梦龙研究成为福建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使“福”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为增强“文化自信”贡献了力量。日前,福建冯梦龙研究会主任王凌和该会顾问薛东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回顾并梳理了近十年福建冯梦龙研究的成果与特色。

  近十年冯梦龙文化研究取得新突破

  明朝崇祯年间的冯梦龙不是福建人,但在福建寿宁县为官期间,留下了以法治世、廉洁处世的实践和文学与思想成果,受到后人称道。近十年当中,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先后举办多场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多本重要的学术论文集,在全国重要报刊和主流网站发表了研究冯梦龙的论文。

  在冯梦龙研究1316工程的推动下,冯梦龙被省委列入福建古代六大历史名人之一,被省委政法委列入福建古代三大司法名人之一。“福”文化与廉洁文化相辅相成,冯梦龙被福建省纪委和监察委列入廉洁文化教育的活教材,并在学校,机关,企业,农村开展广泛宣讲,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福建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

  学术研究与媒体传播互动成为福建“冯研”特色

  “福建对冯梦龙研究之所以能够领跑全国,是因为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福建的特色做法。”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顾问薛东介绍,学术研究与媒体传播互动是福建冯梦龙研究的一大特色。

  薛东介绍,2014年福建冯梦龙文化研究领军人物王凌的长篇论文《末世廉吏冯梦龙》被《海峡通讯》分两期(2014年第4、5期)全文刊发。随之,海峡文艺出版社编审、文艺评论家陈小培也在《海峡通讯》2014年第10期发表《廉吏冯梦龙的启示》。福建率先从廉政文化的角度研究冯梦龙,为全国廉政文化建设发掘了丰富的资源宝库。2015年,王凌先后发表《小议“无讼”》四篇文章和《冯梦龙实践“使无讼”的价值》等冯梦龙法治文化研究系列论文。2016年,王凌又撰写《冯梦龙司法实践及法制理念的当代价值》,在《光明日报》发表,推动冯梦龙研究取得新突破。这些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媒体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告诉记者,福建冯梦龙研究这些年提供的“学术研究与媒体传播互动”的过程,正是文化生成机制的生动实践与具体体现。他认为,这种文化机制的形成、建立与完善,既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活动,也有助于优化媒体生态环境。媒体传播直接激发了福建学者参与冯梦龙研究的学术热情与历史责任,开启了福建冯梦龙研究取得“历史性贡献”的历程。媒体传播承接了冯梦龙研究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推动了冯梦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冯学闽军”成为福建学术研究有生力量

  福建冯梦龙研究中有一支极具活力的“冯学闽军”,他们当中既有专家学者也有媒体界、出版界的代表。“冯学闽军”正是福建文化建设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有生力量。

  王凌是福建冯梦龙研究的领军人物。自从他开始撰写《寿宁待志》研究论文并在《文献》发表,就揭开了他研究冯梦龙的序幕。“如果没有郭风、许怀中、黄寿祺、陈侣白、薛汕、路工、段宝林、曾文渊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支持,我是不太可能脱颖而出的。”王凌说,学术研究与学术观点的突破既要有领军者,还要有团结合作的专家群体。不仅有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在福建的冯梦龙研究专家群体中还有以福建师范大学齐裕焜教授为代表的高校团队,有以《海峡通讯》《福建论坛》为代表的媒体,有以海峡文艺出版社为代表的出版界力量。

  近年来,“冯学闽军”又添新力量。2015年12月,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在福建江夏学院设立冯梦龙文化研究所,成为全国高校首例。福建江夏学院创意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从冯梦龙文化中挖掘灵感,设计开发了一大批冯梦龙文化创意产品。

  打响“冯梦龙文化牌”再迎新机遇

  福建冯梦龙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推动冯梦龙列入《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六大历史名人之一,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向文化品牌的有效转化,让冯梦龙文化成为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2017年2月17日,曾经长期在宁德工作、近几年又积极参与冯梦龙文化工程的建设和推进工作的5位老同志给当时省委主要领导提交了一份《建议将冯梦龙文化工程列入我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报告》。报告认为,兼容并蓄的八闽文化为福建冯梦龙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为冯梦龙文化打上了福建印记。梳理和发掘福建文化资源,应吸纳福建冯梦龙文化的研究成果。报告还提出,福建省研究冯梦龙已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已经聚集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出现了冯梦龙研究的领军人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扶持,必能使福建在建设文化强省中多一个可以影响全国的载体。

  2017年5月22日,《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将冯梦龙列入福建历史名人。《实施方案》还要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作品、进网络、进社区、进家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更广泛地为人们所熟知、所热爱、所奉行。

  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廉洁文化是“福”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冯梦龙列入福建历史名人,不仅使冯梦龙文化成为福建文化的核心品牌,也使冯梦龙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王凌表示,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将继续扎扎实实推进研究,将“冯梦龙文化牌”打响全国。

微信图片_20220917001615 - 副本.jpg

  近十年当中,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出版了多本重要的学术论文集(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供图)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