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年连跨“3个台阶”,福建如何向“新、改、绿”要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十年连跨“3个台阶”,福建如何向“新、改、绿”要发展?

来源:人民网2022-08-31 10:55

  闽山闽水物华新。

  十年间,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徐徐铺开。

  十年间,在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的道路上,八闽儿女意志坚定,脚步铿锵。

  十年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8.1%,2021年达4.88万亿元,从全国第11位提升至第8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年均增长7.4%,2021年达5744亿元,是财政净上缴省份;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年均增长8.5%,2021年达40659元,居全国第7位……在8月30日召开的“中国这十年·福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力用这样一组数据,展示了福建的发展成就。

十年连跨“3个台阶”,福建如何向“新、改、绿”要发展?

8月30日,“中国这十年·福建”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人民网陈永整摄

  “3个台阶”的背后,凝结智慧,凝聚力量,播撒汗水。

  “新时代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福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跨越发展的十年。”尹力表示。

十年连跨“3个台阶”,福建如何向“新、改、绿”要发展?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力出席发布会。人民网陈永整摄

  逐步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

  ——超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

  从南到北,由山及海,一路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承载着希望。

  福州的强省会战略、厦门的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泉州的21世纪“海丝名城”、福泉两地携手跨入万亿元“俱乐部”……勾勒出八闽立足时与势,扎实谋发展的轮廓和愿景。

  “过去的‘三来一补’,到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再到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福建培育了21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达到万亿级。”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赵龙表示。

十年连跨“3个台阶”,福建如何向“新、改、绿”要发展?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赵龙出席发布会。人民网陈永整摄

  八闽大地,机器轰鸣,奋进的乐章奏响。

  从福建历史和现实看,民营经济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特色所在。福建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纺织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产业集群,很多来自民营企业。

  尹力说,十年来,福建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得益于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十年来福建省市场主体日趋活跃,从2012年的140万户增长到今年的688万户,增长了3.9倍;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6倍,展现了蓬勃的生命力。

  今年上半年,为稳住经济大盘,福建在顶格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出台了80多项助企纾困政策,有效地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展现了“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

  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铺就发展的道路:福建的综合交通实体线网总规模达到11.7万公里,铁路、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均居全国第2,福州港、厦门港均跨入亿吨级港行列,福州、厦门机场旅客吞吐量均跻身“千万级机场俱乐部”。

  目标“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2.1倍

  产业为基,科技为魂,构筑起八闽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十年间,福建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15.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了4.8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9.4%提高至15.3%。

  科技兴则产业强,一产、二产“齐头并进”。

  看农业,福建虽不是产粮大省,却是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省、满足全国四分之一用种需求;自主培育的白羽种鸡打破国外肉鸡种源垄断,大黄鱼、鲍鱼等海产品培育养殖技术全国领先。

  看工业,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一;福耀成为全国第一、世界顶尖汽车玻璃制造商……福建的车载智慧玻璃、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现代产业体系的雏形显现,福建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的努力不可或缺。2021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6%;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居全国前列。

  将发展的时间线拉长,福建将二〇三五的远景目标锚定为“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

  尹力说,如今的福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气象欣欣向荣,已成为创新的热土、创业的沃土、创造的乐土。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通道

  ——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5位

  潮涌东南,东风正劲。

  东南沿海的福建,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福建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

  十年间,走出去的步子更加扎实。2021年福建省进出口总额达1.84万亿元、居全国第5位、比2012年增长87.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年均增长8.4%。

  十年间,引进来的实力日渐增强。23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闽投资总额285亿美元。福建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十年来累计引进侨资企业7039家,实际利用侨资360多亿美元。

  区位和政策叠加优势,让福建走向蓝海的号角声声。

  如今,福建已开通厦门、武夷山、泉州、龙岩4条中欧班列。“丝路海运”联盟成员达259家,86条命名航线联通29个国家102个港口,完成8700多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达980多万标箱。

  两岸融合发展,福建是“排头兵”。

  十年来,闽台贸易额达7000多亿元、2021年突破千亿元,在闽台企超1万家,实际利用台资超100亿美元。积极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每天向金门供水2.5万吨、约占金门日常用水的四分之三。

  大门常开,喜迎天下客。尹力说,如今的福建,商贸联系覆盖全国,交流合作遍及全球,买全球、卖全球正在成为现实。

  深化生态省建设

  ——2.9%的能耗,创造全国4.3%的经济总量

  天蓝、山绿、水清,勾画出生态省的基色。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态本底好,但也十分脆弱。”赵龙说道。

  作为全国最“绿”的省份,绿色是福建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赋予绿色以生命力,生态省建设得以积小流、成江海。

  武夷山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长汀经验成为世界生态修复的典型,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范例……这些逐一成为生态省建设的例证和注脚。

  如今,福建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12条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97.3%,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3年保持全国第1位……清新福建,成为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十年来,福建省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0.8%,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8%,福建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赵龙说。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上,生态省的担当尽显。

  茶山上,茶田涌动绿浪,蕴藏着“点绿成金”的启示——福建的茶闻名遐迩,现有茶园虽然不是全国最大,但茶叶单产、茶树良种推广率、全产业链产值等均居全国第一。山林里,树木葱绿成荫,“资源变资产”走进现实——福建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林业碳汇交易、林长制等,全省林业总产值7千多亿元,居全国第3位,是林改前10倍多,涉林收入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十年耕耘,十年发展;十年奋斗,十年辉煌。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景德镇陶阳里:城市更新激发文旅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