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来源:新福建2022-08-01 14:20

   昨日,福建省首条跨城跨岛海上旅游线路——“福往福来”海上游正式开航,拉开了福建海上旅游新格局的序幕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作者:本报记者 郭斌 林霞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海坛1号”缓缓驶离平潭澳前口岸。 念望舒 林映树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沿途风光徐徐展开。 念望舒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吉他手和舞蹈演员为游客助兴。 本报记者 陈盛钟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蓝眼泪之恋》等演艺节目秀出福建岛屿特色。 本报记者 陈盛钟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游客在甲板上远眺平潭将军山景观。 本报记者 郭斌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游客踏上湄洲岛,便有景区观光电瓶车无缝接驳。 本报记者 郭斌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海鸥伴飞游船左右。 本报记者 陈盛钟 摄

畅游闽海福往福来

舟行碧波上。 念望舒 摄

   7月31日上午9时许,平潭澳前码头,天空澄碧,海水丰盈。清波荡漾的海面上,蓝白相间的宽体游轮“海坛1号”载着200多名游客缓缓驶离码头。
 

当天,福建省首条跨城跨岛海上旅游线路——“福往福来”海上游活动在平潭举办首航仪式。

一张船票,一头牵着平潭岛的海坛天神,一头连着湄洲岛的妈祖天后,拉开了福建海上旅游新格局的序幕。

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之美誉。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滨海旅游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目标要求,作为海洋经济与文旅经济交叉领域的滨海旅游,正扬帆驶向深蓝。

串珠成链,寻旅“福文化”

上午10时,游客们在“海坛1号”船舱2楼中庭水吧享受着清凉。透过舷窗,海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

记者遇到正在为游客调配饮品的台籍业者陈柏菁。这位曾获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的“斜杠”青年,5年前带着梦想来到平潭,在东庠岛等地打造特色文创实践基地。当天,他的台湾特色饮品深受游客欢迎。“希望带给台湾游客更多的亲切感,也让大陆同胞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更多了解台湾,‘相近相知才能民心相通’。”陈柏菁说。

“在平潭5年,看到国际旅游岛的巨大变化。”陈柏菁直言,“海坛1号”是“平潭—台湾”航线的有效延伸。“有了这条航线,台湾妈祖信众可以非常方便地前往湄洲岛,未来它也一定是两岸文化交流的载体。”

代表航线运营方随船前往湄洲岛的平潭海上观光游轮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杨小智认为,这条航线为今后实现“平潭—湄洲岛—台湾岛”的“三岛游”创造了坚实条件。“航线将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的求子得福、阖家团圆等美好向往生动连接起来,让游客在‘双岛游’中尽享‘双福游’。”

这是全省首艘以“福文化+探秘海洋”为主题的观光游船,总吨位837吨,最高航速15节,最多可容纳约290名乘客。游船集互动体验、休闲娱乐、观光打卡等功能于一体,游客可在游船上尝福味、智福游、看福戏、寻福宝、购福货、饮福茶、唱福歌、祈福愿、观福海、拍福照,畅享“福文化”之旅。

平潭综合实验区妈祖文化交流协会26名会员参加了首航。会长萧杨平告诉记者,航线缩短了平潭与湄洲岛的时空距离,极大方便两地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员的来往,也更能吸引宁德地区以及江苏、山东等地的妈祖信众。“5月初航线试航的消息就受到许多妈祖信众关注。大家期待先到国际旅游岛观光几日,再乘坐‘海坛1号’前往湄洲岛,这个愿望终于成真。”

一路风景,一路歌。约4小时航程里,游客在甲板上或尽情欣赏沿岸海蚀地貌、白金海岸沙滩坛南湾、将军山景区、草屿岛、福清祝圣宝塔、海坛天神景区等壮美海景,或于变幻的光影中拍摄南日群岛海上风车田及路屿灯塔等景观,或在碧波万顷中与伴飞的红嘴海鸥近距离招呼。

下午2时许,“海坛1号”缓缓靠泊莆田湄洲岛宫下客运码头。

这艘载着旅客游海踏浪的交通工具,也成为宣传和推广“福文化”的渠道和载体。“计划以海上观光游轮为载体,融合研学、旅拍、非遗等旅游元素,丰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福建平潭海上观光游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锋说,下一步将围绕“福文化”及“海洋文化”,探索平潭到省内周边城市,比如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沿海城市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其他地市的旅游交流,进一步实现海上经济的串联。

福往福来,扬帆“海上游”

首航仪式上,莆田市为首航游客准备了优惠礼包:每人获得一张“莆田文旅一卡通”,享受莆田市部分景区二消项目等超低折扣优惠。

莆田市副市长朱正扬表示,此次航线的开通有利于助推湄洲岛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莆田已为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真诚邀请各位朋友多来莆田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福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经过亿万年造化演变而成的山川河流、生态地貌多姿多彩,极富魅力。除了武夷山、福建土楼、丹霞地貌等属于“山”的非凡景色,福建不乏“向海而生”的气韵,拥有漫长海岸线、众多岛屿和海湾。数据显示,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3752公里,全省共有2214个岛屿和20万公顷滩涂。

截至2021年底,滨海六市一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平潭)3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有181个,其中5A级景区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世界文化遗产2处。“用好海资源、发展海洋游,既是发展的要求,也是潜力所在。”首航仪式上,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金福说。

据了解,“福往福来”海上游项目将围绕“海岸—海湾—海岛”全省一盘棋的布局,陆海统筹、湾港联动,串联省内滨海旅游城市。按照“共同开发、共同培育、一体循环、分期推进”的原则,以节点试行、串点成线、连线成链的线性循环为目标,有序开通海上精品线路,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从宁德到福州、平潭、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环福建沿海多节点的海上游精品线路体系。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副局长翁彬说,这条航线的意义还在于填补了跨城际岛际滨海游的一个空缺,构建“陆上环动车游”与“海上环岛游”双环闭合的旅游新格局。

“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旅游休闲度假场景,滨海旅游既是高品质旅游的永恒主题,也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吴立官表示,未来将从航线拓展、客源组织、营销机制、宣传推介等几个方面不断深化完善“福往福来”海上游项目。

就在今年6月10日,福建滨海旅游联盟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福建沿海六市一区文旅部门成立了福建滨海旅游联盟,将以1号滨海风景道建设为主线,有效整合滨海区域旅游资源,共同打造“五个一”工程,创新拓展海洋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新空间。

“今天的首航是个开始。”王金福说,“十四五”期间,我省还将依托1号滨海风景道、福厦高铁和厦门邮轮母港,全面提升已有的滨海旅游产品的品质,整合全省丰富多彩的滨海旅游自然资源,挖掘福建省多元的海洋文化,不断拓展滨海旅游产业链条,做大滨海旅游集群,形成福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