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没想到!福建和护士节有这么深的渊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没想到!福建和护士节有这么深的渊源……

来源:学习强国2022-05-13 09:26

    今天5月12日,是第111个国际护士节。

    你可知道,福建与中国护理还有这些渊源?

    中国第一所注册的护校诞生在福州

    中国第一所注册护校首届毕业生照片(右一为信宝珠女士)

    1907年福州迎来了一位美国护士Cora E Simpson,她有一个优雅的中国名字——信宝珠,作为中国第一所护校的创办人和中华护士会组织的发起第一人,有着“中国护士会之母”的称号。

    正是这位美国人在福州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护校——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看护学校(后称: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护士学校)。

    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南丁格尔看护学校原址位于福州仓山南台岛。

    信宝珠初到福州时,就任马高爱医院护士长。

    她在工作中发现,当时中国的护理工作及护理教育没有任何规范或条例规定,各医院及附设护士学校自定规则,各地护士因交通不便及经费不足等原因很少交流。

    百年前福州护士及护理的病人

    她倡导中国护理界应该成立护士自己的学术组织。

    1909年8月19日,信宝珠等5名外籍护士、2名外籍医生在牯岭创建了全国性护理组织—中国中部看护组织联合会,并于同年8月25日改名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其目的是统一规范全国护理教育标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在缅怀中国护理先辈之际,福建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英籍护士鲍德温(Margaret Ellen Baldwin)。

    第二排右一为鲍德温女士。

    1900年她由英国圣公会派遣来华,在福州柴井基督医院(现福州市第一医院)工作,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宝琳师姑。

    1918—1920年鲍德温担任第四届中国护士会会长。

    鲍德温在医院时期,亲自护理病人,训练中国护士,使所培训的护士成为福建护理事业的开拓者。

    而在当时,中文还没有“护士”这个称呼。

    在中国古代,“士”多指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和技艺的人。

    图源:《护士季报》

    我国第一位出国接受护理教育的中国护士钟茂芳( Elsie MawfungChung)将“Nurse”重新命名及定位于中文“护士”一词,既保留原词本义,又融合东方文化,准确表达了这一职业的高尚与文明。并在1914年中华护士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得到一致通过,沿用至今。

    来自福建的“中国护士之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国第一所护校,“中国护士之母”也来自福建。

    她就是福州长乐人伍哲英。

    伍哲英青年时期就读于福州南台“保福山女子书院”,毕业后在该院任职一年,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去世,于是她立志学医。

    之后,她考入江西九江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半工半读。

    1915年,伍哲英赴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攻读护理3年。

    为报效祖国,伍哲英婉拒了国外医院的盛情邀请,1919年,她回国即到北京协和医院任护士长。

    与护校学生合影,前排中为伍哲英。

    1921年,她到上海筹办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并担任护理主任之职。

    同年,伍哲英在上海创建第一所由中国人办的中国红十字总会第一医院护士学校。

    之后,伍哲英又相继创办了多所护校,为我国护理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与友人合影,左三为伍哲英,左四为宋庆龄。

    1925年7月,中华护士会派伍哲英、信宝珠等4名代表参加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护士大会,伍哲英成为首位中国籍的护士代表。

    1928年,她当选为中华护士会会长,这个职位此前一直为外国人担任。

    晚年的伍哲英仍在医护战线上工作。

    1956年退休后,她仍为护士学会、护士学校工作。

    福建已有3人获得南丁格尔奖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作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

    南丁格尔奖评选以来,福建共有3位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

    福建省护理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原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瑾瑜,1993年获第3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原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26届副理事长,现任福建省护理学会理事长,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杂志社社长、二级教授姜小鹰,2011年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时任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主任护师李红,2019年获第47届南丁格尔奖章。

    张瑾瑜:护理学科的模范带头人

    张瑾瑜1926年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县一个华侨家庭,20岁时报考了护士学校。在学期间,张瑾瑜受南丁格尔精神的熏陶,立志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护理事业。1949年护校毕业后,张瑾瑜分配到福建省立医院,不久报名参加了支援闽清山区的行列。由于表现出色,两次被挽留而延长了支援期,病员联名赠送一面“医工标范”锦旗。

    1982年,张瑾瑜得知在福州市郊刚创建的省肿瘤医院的护理工作急需支援,就主动要求去肿瘤医院。针对刚开诊,条件简陋、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素质低等情况,她全身心地投入创业奋斗中。她博爱的胸怀、精湛的技艺、默默的奉献精神,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楷模和福建护理科学的学科带头人,获第34届南丁格尔奖章。

    姜小鹰:南丁格尔之路的坚守者

    1984年,我国刚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姜小鹰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学成归来,她帮助医院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制度。2011年,姜小鹰获得第43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是我国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护理教育工作者。

    1988年,姜小鹰从医院调入福建医科大学从事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当时,福建甚至全国的高等护理教育都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在姜小鹰和带领的团队共同努力下,1994年我省开办了学士学位护理本科生教育,1999年开办了硕士研究生教育,2007年开办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她成为我省第一位护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作为我国护理界著名专家,她带领福建医大护理团队主持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特色护理学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等14项国家级项目和成果,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称号,也是全国护理界唯一的获奖团队。姜小鹰在护理教学和科研上的执着探索,推动福建护理和护理教育走在同行领域的前列。

    李红:致力于专科护理发展的领路人

    李红于1990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护理系,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护毕业生。毕业后在福建省立医院做一名普通护士,先后担任过护士长、护理部主任。2002年获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理学硕士学位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走上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的岗位,分管护理工作时,李红是福建省属医疗卫生单位最年轻的副院长。彼时的她,已经开始不断开拓创新,推进福建省立医院护理管理改革。

    作为我国知名的护理学专家,李红一直在努力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她带领护理管理团队在国内率先尝试建立专科护士培养制度、设置专科护士岗位,制定福建省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为福建省培养专科护士2000多名。她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病房护理人力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国家专利。其管理论文曾被《柳叶刀》杂志录用。

    八闽大地的“提灯女神”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对于普通人而言,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护士。

    护士的工作并不只是打针、发药和基础护理工作,更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全周期。

    发生新冠疫情两年多来,在全民抗击疫情中,护士承担着各种各样与抗疫相关的工作,远超出大众对护士这份职业的认知。

    今天,福建援沪医疗队近2000名医护人员,在上海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

    福建援沪医疗队省二医院9名护士在世博方舱外合影,他们都曾参与援鄂。来源:福建日报

    无论在疫情一线还是在日常工作中,“护士是各个国家卫生体系的中坚力量”他们不是神,但能为人们带来光。今天,让我们一起把祝福送给这群最可敬可爱的白衣天使!

    (福建日报·新福建综合东南网、文明风网、海峡都市报、福建卫生报)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