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就是莆田】千年莆仙戏·美得令人窒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这就是莆田】千年莆仙戏·美得令人窒息

来源:莆田新闻2022-01-06 19: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360万人,一种方言

  千年演绎,一个剧种

  百个剧团,年演五万场

  莆仙戏《大唐梅妃》

  (摄影/蔡昊)

  (配音/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婉笛)

  相传,莆仙戏源于唐朝

  莆田江东女子江采苹被选入宫

  深受唐玄宗宠爱

  赐号“梅妃”

  其兄入宫探望

  唐玄宗赐一班梨园子弟偕归娱亲

  成为莆仙戏艺术的源头之一

  梅妃故里

  位于莆田市木兰溪下游宁海桥畔的黄石镇江东村。(摄影/陈丽群)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

  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至今仍保留不少宋、元的音乐元素

  古老剧目及表演形式

  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玉簪记》剧照(摄影/蔡昊)

  莆仙戏的价值不是用别的可以补偿的

  莆仙戏的价值等同于中国文化

  中国戏剧的价值

  ——著名戏剧理论家、评论家 郭汉城

  唯美莆仙戏(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美得令人窒息的艺术——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谈莆仙戏

  01

  莆仙戏·千年

  莆仙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历经千年,仍活跃在舞台上

  2006年入选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谈莆仙戏

  “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

  ——出自南宋莆籍词人刘克庄

  《即事三首其一》

  《高文举》剧照(摄影/林明基)

  就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

  全国以至全世界

  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

  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

  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著名戏剧理论家 刘念兹

  莆仙戏剧目——古抄本

  (图片/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提供)

  莆仙戏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现存传统剧目5000个

  演出手抄本8000本

  其中

  保留宋元南戏原貌

  与故事情节类似的剧目81个

  莆仙戏《目连救母》

  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属于濒危剧目,是中国戏剧的“不祧之祖”,被尊为莆仙戏的“戏母”,其中保留了莆仙戏最古老丰富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莆仙戏《杀狗记》之《元春牵狗》片段

  是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之一,在当代莆仙戏中仍有演出。(摄影/徐聪)

  新中国成立后

  莆仙戏登上历史高峰

  数度晋京演出

  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国家领导人接见莆仙戏演员

  1959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莆仙戏代表队成员。

  国家领导人接见《团圆之后》剧组

  1959年国庆10周年,莆仙戏第一次晋京献礼,《团圆之后》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剧组。

  国家领导人接见《三打王瑛》剧组

  《三打王瑛》参加人民大会堂落成开台演出,剧组受到了周恩来、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02

  莆仙戏·独特

  莆仙戏

  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木偶戏)的基础上

  形成的一种独特表演艺术

  京剧大师梅兰芳题词

  莆仙科介,传统芬芳;有图有解,新见发扬。斯编荟萃,生旦净丑;形态不同,风神富有。后生苦学,高峰能到;党培养下,勿忘创造。(摄影/苏滨)

  独特的仪式

  在莆田,每一个戏班

  都奉唐代乐工雷海青为戏神

  戏神又称为田公元帅

  按凡例,新组建的戏班

  必须去戏神祖庙请香火

  举行落棚礼

  戏班新戏开台

  都要先演《田相公踏棚》

  莆仙戏《田相公踏棚》

  唐代宫廷乐师雷海青在“安史之乱”中以身殉国,唐玄宗追封他为“天下梨园都总管”,被莆仙戏剧界奉为“戏神”,莆仙戏各戏班及民间众多宫庙均有供奉。(摄影/苏滨)

  独特的唱腔

  莆仙话

  是莆田特有的一种方言

  只有360万人使用

  被喻为“中原古汉语活化石”

  用莆仙话演唱的莆仙戏

  声腔极为独特

  2022年新年戏曲晚会莆仙戏《踏伞行》片段

  莆仙戏《踏伞行》精彩片段(视频/莆仙戏剧院提供)

  独特的音乐

  莆仙戏使用

  伬胡、四胡、筚篥、八角琴等特色乐器

  更有“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石狮压鼓”演奏技法

  视情节需要调换位置,改变音色,极具特色。(摄影/徐聪)

  (视频/李强提供)

  独特的动作

  莆仙戏借鉴了傀儡戏的表演特色

  各种角色行当

  都有独特与高难度的步法基本功

  莆仙戏独有的演技

  莆仙戏各种行当

  沿袭南戏旧规,原由正生、正旦、贴生、贴旦、靓妆(净)、丑、末7个角色组成,俗称“七子班”。清末增加了老旦角色,亦称“八仙子弟”。(摄影/徐聪)

  独特的脸谱

  流传下来的莆仙戏脸谱

  有300多种

  表情各异,画法独特

  以“包公脸谱”为例

  京剧包公脸谱“黑脸顶新月”

  莆仙戏包公脸谱“黑红白脸,两颊日月”

  寓意“日断阳,夜断阴”

  二者明显不同

  莆仙戏包文拯(包公)脸谱

  (摄影/徐聪)

  莆仙戏各种脸谱

  画脸谱

  (摄影/许武)

  03

  莆仙戏·大雅

  好戏誉全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

  莆仙戏有多个剧目

  轰动中国剧坛

  获得了高度赞誉

  莆仙戏《团圆之后》

  编剧陈仁鉴。1959年,晋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引起轰动。收入《当代中国十大悲剧集》,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之改编成同名戏曲电影。(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莆仙戏《春草闯堂》

  编剧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1979年参加国庆3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获全国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被全国6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收入《当代中国十大喜剧集》。(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莆仙戏《新亭泪》

  编剧郑怀兴。198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1986年应邀晋京演出,被誉为“开新时期历史剧创作之先河”。2019年,由中国评剧院改编为同名评剧。(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

  编剧姚清水、祁宗灯。1981年应邀晋京汇报演出,198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被全国300 多个剧团移植排演。(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莆仙戏《秋风辞》

  编剧周长赋。198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被誉为“历史剧制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收入《当代中国十大悲剧集》。(图片/莆仙戏史料室提供)

  莆仙戏涌现了一批批

  优秀表演艺术家、著名剧作家

  2000年

  王少媛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莆仙戏《叶李娘》

  编剧郑怀兴,王少媛饰翁懿娘。(摄影/苏滨)

  2021年

  黄艳艳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莆仙戏《踏伞行》

  编剧周长赋,黄艳艳饰王慧兰。(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2016年

  郑仁森获得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莆仙戏《江上行》

  编剧周长赋,郑仁森饰刘顺泉。(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2021年起

  吴清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化艺术)

  莆仙戏《踏伞行》

  编剧周长赋,吴清华饰陈时中。(图片/莆仙戏剧院提供)

  04

  莆仙戏·大俗

  村村有戏台,天天有戏看

  莆仙戏

  在莆田广受欢迎

  现有100多个剧团

  一年演出累计5万多场次

  莆仙戏演出

  (摄影/佘琦辉)

  大事喜事,演戏看戏

  一村有戏,方圆十里村民

  扶老携幼,赶场看戏

  独特的莆仙戏

  造就了莆田人独特的看戏文化

  天天有戏看

  (摄影/皇甫晨龙)

  溪边看戏

  (摄影/蔡昊)

  骑车看戏

  (摄影/黄铭洪)

  雨中看戏

  (摄影/陈超阳)

  老少看戏

  (摄影/小海和风)

  孩童嬉戏

  演戏的日子,就是孩子的节日,台上台下其乐融融。(摄影/马金焰)

  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

  莆仙戏常年深入乡村演出

  群众喜闻乐见

  在古装大戏演出前

  加演现代文明小戏

  普及道德规范

  倡导文明新风

  深受群众欢迎

  成为全国知名的公民道德建设典型

  现代文明小戏《搭渡》

  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图片/仙游鲤声剧团提供)

  如果你也想一睹她的千年风采

  推荐你到

  莆仙大剧院和三清殿

  品一曲千年南戏

  赏一席文化盛宴

  三清殿

  坐落于荔城区梅园路东段北侧,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道教建筑,被誉为江南古建奇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古朴典雅的三清殿内看戏,雅性又富有诗意。(摄影/马莉)

  莆仙大剧院

  位于莆田市区延寿路与东园路交叉口东南侧,总用地40108平方米,是莆田一座典雅、高贵、形象优美的标志性建筑,是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摄影/周喆)

  莆田市艺术学校

  创办于1978年,是莆田市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保护单位、莆仙戏传习所,是培养莆仙戏后备人才的摇篮。新校址位于荔城区新度镇下横山村。(摄影/蔡昊)

  一种方言,一个剧种

  乡音不改,千年传唱

  END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这就是莆田】千年莆仙戏·美得令人窒息》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