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年家训·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千年家训·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

来源:莆田新闻2022-01-05 17: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宋熙宁九年(1076)

  徐铎中状元、薛奕中武状元

  神宗皇帝赞叹“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gòu)中”南宋咸淳元年(1265)度宗皇帝盛赞 “莆,文献之邦也”宋代每42名进士中就有1名莆仙人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

  书香庭院 (摄影/方玉蓉)

  (配音/莆田市广播电视台婉笛)

  一则古训

  一座名邦

  南宋绍兴八年(1138)科考

  莆仙14人高中进士

  包揽状元、榜眼、榜尊、榜幼

  号称“魁亚双标、四异同科”

  诵读(摄影/朱崇飞)

  高宗皇帝问:"卿土何奇?"状元黄公度答“披绵黄雀美,通印子鱼肥” 榜眼陈俊卿却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高宗皇帝笑曰:“公度不如卿”

  从此“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响彻宋廷,遍传天下

  成为历代莆阳学子的座右铭

  陈氏玉湖祖祠内石柱(摄影/林明基)

  一道家风

  一门传奇

  01

  玉湖陈氏

  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

  陈氏一门,群贤代出

  丞相陈俊卿、陈文龙

  莆田城隍陈瓒

  文韬武略、忠肝义胆

  为莆田谱写出一曲壮丽的华章

  陈氏祠堂

  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阔口社区,祠前有坊匾“陈丞相里第”,祠内有楹联“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二丞相:陈俊卿、陈文龙皆官至丞相。八太师:陈氏家族九代中有八人都被诏赠“太师”。(摄影/林华青)

  陈俊卿

  南宋绍兴八年(1138)榜眼及第。乾道四年(1168)拜右相兼枢密使,次年升左相。正色立朝,进贤良,斥邪佞,人称“南渡名宰相”。(摄影/蔡昊)

  陈文龙

  南宋咸淳五年(1269)状元及第,初名子龙,度宗皇帝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曾任参知政事,元军南下时,拒绝降元,孤守兴化城,城陷被俘,一路绝食,于杭州岳飞庙壮烈殉国。民间奉为福州城隍。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摄影/薛龙)

  陈

  陈俊卿曾孙、陈文龙堂叔,散尽家财,兴兵抗元,保卫莆田,城破后被元军车裂而亡,赠兵部侍郎。民间奉为莆田城隍。莆田城隍庙,位于莆田城内梅园东路。(摄影/蔡昊)

  02

  九牧林氏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唐天宝年间林披迁居至莆田生九子,都当过刺史世称"九牧林"后裔元、明、清三代出了五个状元

  九牧林祖祠

  天下九牧,根在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是海内外林氏族裔的谒祖地。(摄影/蔡昊)

  林默

  林披第六子林蕴的七世孙,生前扶危济困,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被尊称为妈祖,世誉“海上和平女神”,被14位皇帝褒封36次,全球有3亿多敬仰者。湄洲妈祖祖庙,中华妈祖文化发祥地。(摄影/蔡昊)

  林龙江

  明代莆田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三教合一”学说,乐善好施,抗倭救难,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有数十万敬仰者。莆田城内东岩山的东山祖祠,是“三一教”发祥地。(摄影/邹北轩)

  03

  南湖郑氏

  “开莆来学”三先生,史学流芳一草堂

  南朝陈梁时(502-589)郑氏三兄弟首开莆田教育先河史称“开莆来学”郑氏后人郑樵在夹漈草堂写出纪传体史书《通志》名闻天下

  湖山书堂

  南朝陈梁时(502-589),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入莆守祖坟,在凤凰山麓构筑湖山书堂,开莆阳文风,奠定莆田文化根基,湖山书堂现仍坐落于广化寺内。(摄影/陈良锦)

  开莆来学

  “开莆来学”木坊,原立于莆田城内北大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樵

  南宋著名史学家,在夹漈草堂潜心著述,首创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梁启超说:“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认为他是中国古代三大史学思想家之一。图为郑樵夹漈草堂遗址,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图片/《大美莆阳》提供)

  郑侨

  郑樵从侄,南宋乾道五年(1169)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是孝宗、光宗、宁宗时三朝元老,以忠实闻名天下。郑侨年轻时读书的浔阳书院,位于仙游县菜溪乡。(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仙游蔡氏千古一忠惠,兄弟两宰辅唐末蔡用元迁居到仙游后裔蔡襄是宋代名臣,谥号“忠惠”枫亭赤湖蔡氏兄弟官至宰辅

  蔡襄

  北宋名臣、著名书法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和茶学专著《茶录》。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蔡襄文化园,位于城厢区东海镇。(摄影/蔡昊)

  洛阳桥

  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蔡襄任泉州太守时倡建,位于泉州市洛江区蔡襄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荔枝谱》

  蔡襄名作,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荔枝专著。(摄影/陈良锦)

  兄弟两宰辅

  北宋时,蔡氏兄弟先后任宰辅,两人皆为书法名家,徽宗皇帝《听琴图》题诗出自蔡氏。

  05

  莆阳黄氏文章称初祖,一门五学士唐初,黄岸迁居莆田黄巷里后裔黄滔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一代名儒黄璞与四个儿子同时担任馆职,号“一门五学士”

  黄氏大宗祠

  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东里巷。“莆阳黄”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和“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称,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摄影/邹北轩)

  黄滔

  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00多首。(摄影/邹北轩)

  黄公度

  南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及第,后在今涵江区三江口镇雁阵宫建阁,高宗皇帝亲笔御书“登瀛阁”匾额。(摄影/郑俊欣)

  雁阵塔

  高45.4米,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坐落于登瀛阁旁,黄公度少年时在此读书。(摄影/蔡昊)

  兄弟两高僧

  黄岸五世孙妙应禅师是唐末著名高僧,其胞弟本寂法师是曹洞宗的创宗祖师。唐中和元年(881),妙应禅师创建延福院,后禧宗皇帝赐匾,改名为囊山慈寿禅寺,俗称囊山寺,坐落于涵江区江口镇。(摄影/蔡昊)

  06延寿徐氏龙虎榜头孙继祖,凤凰池上弟联兄唐代时,徐务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居莆田延寿村后裔徐寅得中状元徐寅七世孙徐铎又中状元徐铎胞兄徐锐同榜进士及第

  徐寅

  晚唐进士,相传梁开平年间(907-910)得中状元;辞赋大家,世称“锦绣堆”,作品远传渤海(今朝鲜)诸国。徐亭位于绶溪公园,展陈徐寅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摄影/陈良锦)

  延寿桥

  位于绶溪公园。唐朝灭亡后,徐寅回到家乡,在延寿溪赋闲垂钓,并筑有一座藏书楼,朱熹有诗称: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摄影/舒小简)

  状元红

  北宋熙宁九年(1076)徐铎中状元,仙游薛奕同年中武状元,神宗皇帝赞叹“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徐铎手植的荔枝树,被称为“状元红”,也叫“荔枝王”,树龄930多年,2003年列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保护。(摄影/曾炳麟)。

  状元井

  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延寿村,僧人涅槃开凿的。徐铎中状元后,在井栏石上刻下“徐井”二字。(摄影/陈良锦)

  07

  灵川柯氏七世联登九进士,八闽独占一状元

  五代十国时期,柯氏先祖迁居莆田

  后世科甲联芳

  自明代柯潜首登状元后

  绵延七世,联登九进士

  一状元九进士

  柯姓一族,自柯潜后,七世有九人联登进士,这在福建甚至在全国也是少有的一桩科举盛事。(摄影/郑喜扬)

  柯潜

  明景泰二年(1451)状元,传说他小时候愚顽不化,后来见到壶公山,顿开茅塞。俗语“见壶公山聪明花开”典出于此。(摄影/蔡昊)

  石梯寺楹联

  柯潜少时在石梯寺求学,寺中仍有他撰写的楹联。(摄影/林明基)

  柯维骐

  明代著名历史学家,得中进士后,无意仕途,托病还乡,以著书讲学为业,从学者四百余人,历时二十年,编纂《宋史新编》,世称“良史”。其修书处被称为“修史堂”。(摄影/郑喜扬)

  08

  六桂翁氏办学兴闽第一人,满朝翁六桂联芳五代十国时期莆仙历史上第一位宰相翁承赞在福建倡立“四门学”是办学兴闽第一人宋代时,翁乾度生六子先后登进士人称“六桂联芳”

  翁氏六桂堂

  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六桂堂"是一个堂名,指的是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等六个姓氏,追本溯源,都是翁家的子弟。(摄影/徐学仕)

  翁承赞

  唐乾宁三年(896)进士及第,选为探花使,后被闽王王审知拜为同平章事,倡立“四门学”(相当于高等学府),使福建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有私塾,民智大开。有诗“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摄影/陈良锦)

  翁家六桂

  五代后晋时,莆田翁乾度生六子,先后进士及第,在朝为官,六子齐荣,遂有“满朝翁六桂联芳”之誉。翁氏旧居位于绶溪公园。(摄影/陈良锦)

  09

  后村刘氏理学传家,一代文宗

  莆田刘氏,英才辈出

  四代先后8名进士

  10多名诗人和理学家

  刘克庄为南宋后期文坛宗主

  成为与辛弃疾、陆游

  “三足鼎力”的爱国诗人

  刘克庄

  号后村。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诗论家。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南宋后期文坛宗主,《全宋词》收其词30首,《四库全书》收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刘克庄纪念馆位于绶溪公园。(摄影/陈良锦)

  莆阳“二刘”

  刘克庄的祖父刘夙,年少时与其弟刘朔皆师事理学家、“南夫子”林光朝,得其学问真传,时称莆阳“二刘”。陆游更称刘夙为“天下伟人”。(摄影/林华清)

  家训家风家国天下自古迄今,莆阳学子秉承“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古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物

  莆田一中老校区

  创办于1906年,原为兴郡中学堂,是莆田第一所官办普通中学,1952年改名为福建莆田第一中学。校内的杏坛、泮池,是宋代古学宫(文庙)仅存的标志符号,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摄影/蔡云邑)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莆籍院士有15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闵桂荣(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

  莆田二中旧址

  创办于1878年,原为哲理中学,1952年改名为福建莆田第二中学。哲理钟楼原为西式红砖校舍,1926年2月在钟楼成立了中共闽中地区第一个地方组织。(摄影/蔡云邑)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思职(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林兰英(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林秉南(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黄维垣(有机化学家)林元培(桥梁专家)林其谁(生物化学家)陈宜瑜(动物学家)洪茂椿(无机化学家)龚旗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莆田学院新校区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原为莆田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摄影/蔡昊)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永新(病毒学、生物制品学专家)

  林华宝(空间返回技术专家)

  杨锦宗(精细化工专家)

  陈森玉(加速器物理学家)

  关杰(冶金机械专家)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始建于1985年,200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工科类高职院校。(摄影/蔡昊)

  家训,成就一个家族的风度家,承载一座城市的热度立家训,正家风 家风蔚然,国风浩荡

  END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制作|骠骑传媒编辑丨许晓玲值班主任丨陈霖

  来源:莆田新闻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警察节重磅视频《无界守卫》

  • 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发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