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邱大洪在辽宁大连逝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大连> 要闻 > 正文

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邱大洪在辽宁大连逝世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1-12 08:13

  中新网大连1月11日电 (记者 杨毅)大连理工大学11日发布讣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邱大洪,因病医治无效,于11日10时02分在辽宁大连逝世,享年95岁。

  邱大洪,祖籍浙江省湖州市,1930年4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1951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至今,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水利系港工教研室副主任、土木系海动研究室主任、土建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邱大洪毕生致力于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领域的教育、科研及工程建设工作,主持设计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渔港——大连渔港、第一座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等国家重大工程,主持筹建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海港工程专业,编著中国高校港口工程专业第一部教材——《港及港工建筑物》,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等多项荣誉。作为九三学社社员,邱大洪为中国重大工程提出建设性咨询建议,被授予“九三楷模”荣誉称号。

  讣告称,邱大洪先生将其一生奉献给中国海洋事业,是中国浅水非线性波浪理论研究的开拓先驱,是国内最早研究海浪不规则性课题的学者之一,是中国提出和解决波浪渗流问题的第一人,是新中国现代化港口工程建设的开拓者,为中国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教育领域、科技领域、海岸和近海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

  邱大洪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5日(星期三)早8时在大连市殡仪馆悼念大厅举行。(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