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绿色成为美丽辽宁最鲜明的底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大连> 要闻 > 正文

绿色成为美丽辽宁最鲜明的底色

来源:辽宁日报2022-08-18 19:24

  原标题:绿色成为美丽辽宁最鲜明的底色

  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生态屏障增新绿,光伏农业促增收,昔日的“沙窝子”变成“鱼米乡”,“人进沙退”的故事正在上演。

  有“塞外水城”之称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青山绿水间,“凌河第一湾”美不胜收,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盘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的辽宁鹤类种源繁育基地,工作人员围着新一批“鹤宝儿”忙碌着,今年,这里的丹顶鹤繁育数量又创新高。

  ……

  在辽宁,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突显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辽宁,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于辽宁振兴发展而言,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彰显新担当。

  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2021年3月,辽宁省成立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今年7月3日,辽宁省通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1个党组织、66名责任人受到追责问责,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鲜明态度。

  “瞧,咱家附近的小河变清了,看着心里就敞亮、舒坦。”以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为契机,辽宁省集中攻克了一批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垃圾山没了,臭河沟变清澈了,困扰多年的问题解决了,环境改善看得见、摸得着,“眼见愁”变成“看不够”,赢得群众一片点赞。

  在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上取得新进步。

  紧盯污染防治关键环节,辽宁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上下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2021年,辽宁全年收获321个“好天”,环境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辽河流域水质达到良好水平,创有环境监测数据以来最好记录,优良水质断面占比83.3%,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和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持续提升。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辽宁省完成人工种草和退化草原改良84.26万亩,营造林219.3万亩,防风治沙16.7万亩。一座座青山重现,见证环境的“蜕变”。

  在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上展现新作为。

  加强顶层设计,2021年,辽宁省编制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各地市跟进落实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标尺”。

  “我们运用‘三线一单’这本‘工具书’,在企业新增30台5000kW风力发电机组项目选址过程中,有效避让了周边生态敏感区。”8月初,国华(沈阳)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沈阳市发布的“三线一单”成果,企业项目建设少走了很多弯路。

  强化河湖长制,省级总河长、河长带头巡查责任河湖,示范带动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30万余人次;建立林长制,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2万余人;以排污许可制为载体,建立环境监管、监测、监控联动工作机制,将全省10万家企业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一项项管当下、利长远的措施,推动辽宁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辽沈大地“点绿成金”的实践不断丰富。

  盘锦市、大洼区、盘山县、双台子区和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凤城市大梨树村、桓仁满族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今年以来,辽宁省生态环境领域更是捷报频传。沈阳、大连、盘锦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阜新、大连金普新区成功获得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

  今天的辽宁,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更加秀美宜居。不久前,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辽宁成功举办,这是对辽宁更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巨大鼓舞!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辽宁“转身向绿”的脚步不会停歇,美丽辽宁铺展的生态画卷一定会更加精彩。(赵静)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布停火

  • 张海琴打破女子55公斤级三项世界青年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