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辽宁:“大国重器”相继问世 创新驱动振兴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大连> 要闻 > 正文

辽宁:“大国重器”相继问世 创新驱动振兴发展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原创稿2022-08-12 15:02

  “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纳米限域催化”等一批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

  8月11日,辽宁省委宣传部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了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情况。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孝媛摄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孝媛摄

  科技创新结硕果

  十年来,基础研究成效显著。2021年辽宁省R&D经费支出600亿元左右,比2012年提高35.4%。“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纳米限域催化”等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十年来,战略科技实现突破。国产首艘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为国家所需贡献了力量。

  十年来,平台建设日益加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辽宁布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4个,是2012年的1.4倍,数量居全国第10位。

  十年来,企业群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107家,是2012年的8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8158家,是2017年的8.7倍。培育雏鹰企业3017家、瞪羚企业547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7家。

  十年来,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全省共有178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232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78.6亿元,是2012年的2.3倍。

  十年来,区域创新高效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8个,居全国第6位。2021年,全省19个省级以上高新区以占全省1.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13.8%的地区生产总值。

  十年来,科技人才加快引育。辽宁省新增两院院士19人,两院院士达58人,居全国第8位。新增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6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0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7人。

  十年来,民生科技不断改善。派驻科技特派员5985人,示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27项,带动农户25万户。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8家,服务患者30余万人次。“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等先进成果,为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引领促振兴

  辽宁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布局建设辽宁实验室,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通过“带土移植”引才,梯度培育人才,聚集国际人才,夯实创新基础。

  在提升创新效能方面,辽宁不断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构建产业协作体系,引导中小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和水平,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搭建中试平台,建立成果转化统计制度,健全科技成果信息库,开展撮合对接,健全服务体系。目前,辽宁省内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4.26%,较2019年提高2.86个百分点。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从抓好源头培育,到强化金融助力、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举措,2019年以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长34.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4.7%。

  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必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辽宁布局31条重点创新链,支撑24条重点产业链,服务22个产业集群建设。让企业做“盟主”,构建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0个,提升类产学研联盟628个。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上的“堵点”“断点”问题,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省级“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67个,省科技重大专项75个,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1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40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7个,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孝媛)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