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年度盘点2020
每一年都有几件大事发生,但人是健忘的,除非亲身经历,看到感受到被触动到,否则大概率上,甭管多大的事儿,听到的时候也就是忘记它的时候。
我想,没有人会忘记2020年。
去年正月十五,出发前的大连勇士们。
大概是2019年年末,经常在网上转悠的我隐隐约约听说肺炎的事儿,当时只是听听而已。2020年很快到来了,我沉浸在跨年和即将过春节的喜庆中,完全没想到远方那个模糊的消息正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快地成为现实。在能买到口罩的日子里,我曾因为药店的口罩是黑色的,嫌丑,没买。一家药店的老板后来跟我说,进货时人家问他有一千个口罩要不要,他纳闷,进这么多口罩干啥?谁闲着没事儿戴口罩啊?没要。没过几天疫情呼啸而来,一度口罩成了紧俏货,我和药店老板都被现实狠狠打脸。只能说,在巨大的风浪面前,人实在是太渺小了。
离别。
《三体》里有句话是这么问的:“你的人生中有重大的变故吗?这变故突然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对你来说,世界在一夜之间变得完全不同。”
如果以前人们只能靠科幻小说来想象这种重大变故的话,那么每一个度过2020年的人已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经历过,那就是新冠疫情。”
记者亲历
2020年2月8日傍晚5点多,我正在家里准备正月十五的团圆饭呢,手机响了,一条微信:今晚7时,机场12号门,我市500医护人员赴武汉支援。一般来说,信息越简单事儿越大,我的心一下揪起来了,终于是来了。疫情暴发我早有去一线采访的准备,可内心还抱有一丝侥幸。疫情毕竟发生在武汉,距离大连还远,也许不会那么严重,我们仍旧可以按部就班生活。虽然大年初一已经有17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可毕竟去的人少。这次一下子派出500人支援,说明武汉形势比较严峻啊。更久远的回忆翻腾起来,2002年的非典流行时,我正在读大学,至今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的校园封闭停课,从新闻报道上得知很多医护人员冲在抗疫的前线……
心是那样的忐忑不安,行动却必须迅速,丈夫全力支持我的工作,驱车送我到周水子机场。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大连的这个春节挺冷清的,不聚会不访友,街上的行人也少了很多。到了机场看到那番热闹景象,还有点不大适应。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些瞬间:医护人员们围成圈,一双双手搭在一起,大声地喊着口号,用得最多的就是“加油”二字,他们互相拥抱着,未去前线的医护人员给即将上战场的同事们送上鲜花,事无巨细地叮嘱着他们。有一位丈夫给我印象最深,他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眼泪,憋得都有点颤抖了,最后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紧紧地拥抱即将奔赴武汉的妻子。
后来我了解到,当时500名医护人员,很多人正在上班,有的甚至连身份证都没带,来不及回家就让家里人直接送到机场。很多医护工作者早就决定驰援武汉,打好了行李放在医院,随时准备出发……
2月8日晚7时,500名医护人员、11名行政及后勤保障人员,4个小时全部集结到位。
2月9日凌晨,大连驰援人员全部抵达武汉。
采访手记
后来的事不用我多说您也知道了,我市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武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安全返连。疫情之下,我们的城市也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每一次,医护人员都冲在最前面,每一次我们都挺了过来。
我说过人是健忘的,我很怀念疫情之前的日子,可它是怎样一种自在,我有点想不起具体的感觉了。现在出门儿如果忘戴口罩,倒会觉得像没穿全衣服一样尴尬,所以我的背包里,备用口罩已经是和家门的钥匙一样必备了,防止哪天一旦忘戴,哪里也去不成。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疫情也许是宇宙在给人类的一个机会,让人类看到一些忽视已久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忙着如何活得更好,却搞不清楚该如何活着,我们忙于延长寿命,却难得按照健康标准吃上一日三餐。我们总想拥有更多,却不肯看看手里已经有了什么。我们直面生活的未知,似乎很勇敢,不再执着,也不再怀旧。
前几天在一个节目里听一位科学家说,不管多么厉害的病毒,它要生存必将会和人类达成和解,因为如果它战胜了人类宿主,那么它也必将死亡。新冠病毒最终可能会像流感一样平常。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恢复疫情之前的日子,是否会更加珍惜那份自在呢?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常婷 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