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重庆火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重庆市极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11月26日下午,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重庆市火锅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说明。
《条例草案》是全国首部火锅产业立法,将对火锅产业发展特别是重庆火锅工艺技艺传承创新、标准化品牌化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开放包容发展、文化挖掘传播等作出规定,为推进我市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火锅之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重庆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介绍,近年来,重庆市火锅产业发展较快,2024年,火锅相关企业约1.89万家、门店3.96万家,实现火锅消费收入824.36亿元,带动火锅食材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9.5亿元,全产业链实现产值3411.73亿元。与此同时,重庆市火锅产业仍面临着产业规模不够大、龙头企业不够强、供应链水平不够高等问题。
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火锅产业发展,把火锅食材产业列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2024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重庆市推进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法律法规在促进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序推动火锅产业立法。为了强化我市火锅产业发展制度保障,弘扬重庆火锅品牌文化,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经市委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将《重庆市火锅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制定)》列为2025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按照工作安排,重庆市商务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送审稿报市政府审查,重庆市司法局会同市商务委按照立法程序和审查规范进行了全面审查和论证。在审查论证过程中,共收到意见199条,采纳142条,对未采纳意见作了反馈说明,现各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在学习借鉴广东、四川等省市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研讨论证,反复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条例草案》并经2025年10月17日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此次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共30条,未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无违反公平竞争内容,聚焦于“促进”与“发展”。其中,明确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传承创新、开放融合、绿色健康的发展原则,旨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现代火锅产业体系。
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四大方面:健全发展促进机制、完善发展产业链条、营造发展良好生态、强化发展政策保障。重庆将持续重视建设生产、加工等产业基地,优化仓储、配送等物流体系,打造火锅发源地、集聚地等消费场景,推进“重庆火锅师傅”等人才培养,落实就业创业等扶持措施。同时,还鼓励重庆火锅“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条例草案》特别注重对重庆火锅独特品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草案提出支持对火锅工艺技艺的传承创新,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重庆火锅评价体系,并明确开展评价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在品牌建设方面,草案鼓励申请相关商标、申报“老字号”,培育品牌企业、门店,打造公共品牌。文化层面,草案要求挖掘保护火锅文化资源,支持主题博物馆建设,推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