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车辆驶离车库,车机系统自动联动关闭家中电视、空调与灯光;首搭分布式电驱,实现225km/h极速下爆胎不失控……11月25日,“2025中国向上·向新出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这里,一排排兼具科技感与高颜值的新能源汽车依次排列,“天枢智能”系统、金钟罩电池等前沿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彰显着“重庆造”汽车的硬核实力。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毛廷杰摄
在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自主研发是突围的关键。目前,长安汽车已构建起“新蓝鲸动力”“金钟罩电池”“SDA数智平台”等核心技术矩阵,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持续“领跑”。
步入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的智能座舱实验室,工程师正借助AR眼镜研发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此系统深度整合语音、手势、眼球追踪、人脸识别等多元感知技术,其核心支撑是长安汽车自研的业界首个融合式“天枢”大模型。依托这一“AI大脑”,车辆具备了更强的环境理解与行为预测能力,为人车交互式驾驶及其背后的中央决策大脑(AIEV)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则通过模拟昏暗光线和雨雾等极端天气场景,让智能化赋予车辆更多主动控制能力……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投资43亿元,已拥有18个部门和7000多名研发人员,智能驾驶、动力电池、车联网等技术源源不断地输出。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建立起“六国十地”全球协同研发布局,在16大领域建成44个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中心,200余个实验室,建成“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智能网联测试中心——长安汽车天枢智能实验中心。
近三年,长安汽车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平均19件/天),其中智能化专利占比46%;牵头、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11余项,并主导制定了智能驾驶分级标准,以及中国车企首个ITU系列国际标准。此外,长安汽车还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新兴产业。
从机器轰鸣到代码跃动,重庆的产业基因正在深刻改写,这场从“轮上”到“屏上”的蜕变,不仅是重庆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更是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跃升的生动缩影。(张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