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排球奥运冠军杨昊、短道速滑奥运冠军任子威、国际象棋世锦赛冠军谭中怡和武术世锦赛冠军贾瑞四位体育健儿,接下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的聘书。他们今后将通过专项课程指导、赛事点评、生涯讲座等形式,以“体育育人导师”的身份常态化参与学校体育文化构建。这并非巴蜀中学首次探索退役运动员进校园任教,早在2006年,学校便跳出单纯的体育课程,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深耕体育教学。
巴蜀中学健美操课堂。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供图
自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确立以来,全国各地持续深入探索体教融合,“奥运冠军当校长”“世界冠军进校园”不再是偶然的“明星互动”。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度做进一步要求,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扩充师资队伍。而这一举措的核心价值,远不止于专业体育技能的传授或师资力量的补充,更是对体育教育“育人更育心”本质的深刻践行。
奥运冠军本就是各自项目的标杆,怀揣顶尖竞技水准与专业积淀赋能教育,不只为了让体育跳出单纯的体能训练和分数追求,更是为塑造青少年科学运动观念、坚韧品格与长远视野的关键路径,让体育课也成为中小学生一堂重要的人生课。
巴蜀中学排球课堂。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供图
讲科学,退役运动员任教的独特优势不言而喻。在巴蜀中学,退役运动员任教带来的不仅是奥运级、世锦赛级的专项技法,更能凭借专业知识,让学生能够精准掌握运动要领。前国家队体操运动员、巴蜀中学初中部体育教师康林枫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初一的孩子因为害怕运动受伤或者误将运动后正常酸痛当作伤病,进而抵触运动。
为了化解这种畏难情绪,康林枫结合自己受伤的经历,在课堂上系统讲解运动逻辑、伤痛预防和急救知识,教学生通过规范热身、科学拉伸等方式缓解运动后的不适,用专业驱散恐惧,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运动。这种专业力量的赋能,既让学生看清运动背后的科学逻辑,不再因未知而抵触,又能以理性视角看待运动中的挑战与不适,在安全、科学的氛围中感受运动的乐趣。
塑品格,退役运动员将“十年磨一剑”的专业历练与体育精神融入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品格成长的沃土。“以前,我的教练告诉我,运动员要过三关:苦累关、伤病关、荣誉关,这样才有韧性。现在,我也这样教我的学生。”前国家队篮球运动员、巴蜀中学篮球校队主教练王政博说,为了培养学生的韧性,他将训练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并在学生完成后及时鼓励,学生的信心提上来了,自然也能主动坚持。
在赛后,王政博常以“结束就是开始”激励学生,他解释:“比赛结束,不论输赢都不能沉溺于结果中,而是要总结经验、突破自我,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拼搏,胜不骄败不馁。”在日常的训练中,王政博一直强调团队的协作和交流,教学生用头脑思考排兵布阵、战术配合,引导学生分析对手、抓漏洞。当校队主力在赛场上忍着伤痛为团队全力拼搏,当队员们紧咬比分挥洒汗水时,体育“育心”的核心要义已然达成。
巴蜀中学游泳课堂。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供图
看长远,退役运动员任教的专业度更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规划中。在为跳远项目考试制定练习计划时,康林枫结合自己的备赛经验,除去日常练习外,还为学生额外制定“力量训练——模考练习——心态建设”三段式循序渐进的考前冲刺训练计划。
康林枫说:“考前2-3个月是力量训练期,通过系统和规律练习提升体能;考前1个月是模拟练习期,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来练习,查漏补缺,对薄弱项进行加强;考前一周是心态建设期,适当减少强度训练,重点放在心态建设、调整作息上,这样也不容易受伤,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应考。”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带来的不仅是分数的提高,更能帮他们学会制定规划,让“放眼长远、善于规划”内化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当然,规划并非僵化的束缚,好比体考前的准备,既有训练期,又有储能期,留有余地才能游刃有余。
“从2006年至今,一批批优秀退役运动员扎根学校体育教学,学生的变化不仅在体能的提升,更藏在看得见的细节里。”重庆市巴蜀中学学生综合发展处副主任吴双说,以前学校篮球队的候场区总是乱糟糟的,水杯、背包等东倒西歪,学生们还没意识到“秩序”背后藏着的尊重与团队素养;现在不用老师提醒,学生们入场前就会自发地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这种“秩序”不是简单的物品归位,而是退役运动员把体育精神中的规则意识、严谨态度一点点融入日常教学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体育强国的根本标志,不仅在于竞技能力,还在于体育风貌。”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正是对“体育风貌”的生动传递。他们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运动中塑造精神品格,这远比体能或分数的一时提升更具深远意义。
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更多学校打破对体育教育的单一功能认知,让“育心”成为体育教育的必选项。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学执教,若能将其拼搏精神、专业技能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并配以完善的制度保障,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抗压、在协作中懂得包容、在坚持中规划成长,定能在青少年心中深植一颗热爱运动的种子,正是体教融合的深层价值所在,让“育人更育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开花结果。
运动是理解人生最好的课堂,让孩子们真正明白,荣光不只属于领奖台,更属于每一位锲而不舍奔向目标的人。(肖依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