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0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十周年成效发布会举行。现场,重庆市商务委主任、重庆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局长章勇武介绍,十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347个、金额260亿美元,累计跨境融资金额217亿美元。
章勇武介绍,十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突破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合作模式,通过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动,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深化了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内涵。在中新双边合作机制性会议上形成了中新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13项现代服务业领域重要合作成果,成为中新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的生动实践。重庆与新方谋划推动的陆海新通道,成为中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旗舰项目,成功构建了中国西部联结东盟乃至全球的贸易走廊。依托渝新“双枢纽”示范经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将项目成果拓展至澜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机制合作中,建立中国—东盟海关深化通道互联互通机制合作,举行川渝地区—湄公河国家地方合作论坛等,有效拓展项目外延价值。
十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聚焦打造制度型开放样本,加强首创性探索,构建陆海联动的开放战略平台。在首创合作成果方面,金融领域落地了亚洲首个奥特莱斯不动产投资信托,中西部地区首笔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基金、首笔绿色跨境债券、首笔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等新业态新模式,帮助重庆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在规则标准衔接方面,新加坡企业与庆铃汽车共同研发“重庆产”右舵版轻卡。今年3月,重庆肉类制品首次完成新加坡出口地区认证,实现了中西部地区对新出口肉类产品零的突破;中新(重庆)农业合作计划助推云阳菊花、忠县忠橙等农产品通过新加坡首次出口国际市场,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超2.5亿元,让“重庆产”优质农产品走上全球餐桌。在案例复制推广方面,重庆和新加坡探索形成的跨境融资通道,帮助陕西、四川、新疆等西部其他10个省区跨境融资63亿美元,服务西部企业100余家。率先在重庆落地的中新海关“一单两报”试点,复制推广到南京、天津关区。
十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聚焦建设现代服务经济高地,重点领域成果丰硕,新兴领域合作提质扩面。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聚焦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重点领域,双方合作深入推进,硕果累累。新兴合作领域持续拓展,两地人员往来、互动交流日益频密。新加坡在华最大投资项目来福士广场,既是新加坡企业在重庆的集聚地,也是服务市民工作生活的商业综合体,更是让万千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封面。新加坡高等院校在重庆联合企业设立实验室,围绕新技术开展协作研发;重庆中小学校长等教育工作者赴新加坡参加培训交流,拓展全球化视野;新加坡企业在渝西地区建设国际酒店、海洋公园;“重庆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新加坡作为走向海外市场的重要目的地。渝新两地企业还积极围绕绿色发展谋划合作,在重庆运营的9个集中供冷、供热和分布式能源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6万吨,相当于植树200万棵。
下一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提升无缝多式联运能力,加快建设数字陆海新通道,促进陆海新通道绿色化发展,开展面向第三方市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丰富重点领域合作新内涵。提升金融服务“一带一路”能力,拓展国际数据通道应用场景,建设国际算力服务基地。打造数字化绿色化合作新成果。探索数据流动机制与数字贸易合作试点,推进人工智能在现代医疗、高端制造等领域应用合作。促进绿色金融、绿色航空及智慧物流发展,开展城市治理交流互鉴。拓展人文科教合作新空间。继续实施中新人才合作培养计划,深化渝新医疗机构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双城双周”,打造文旅合作亮点品牌,让更多国际化服务、优质商品走进市民生活。未来,将不断扩大项目国际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打造形成更多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的标志性成果。
(文/记者 杨骏 实习生 李俊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