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5日,由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重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在重庆市黔江区启动。
活动现场。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重庆是西南山地湿地的典型区域,有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鸟类500余种。目前,重庆已建成湿地公园26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市级重要湿地3处,发布“小微湿地+”名录25处。
本次活动以“共建湿地生态守护鸟类家园”为主题。活动现场,学生、护林员、司法人员、快递员、市民代表依次上台,共同宣读《鸟类保护倡议》。一句句庄重的承诺,凝聚起守护鸟类家园的共同意志。来自黔江区、梁平区、开州区三地的湿地工作者,讲述了湿地从“闲置洼地”到“生态宝地”的蝶变:梁平区竹山场镇尾水小微湿地让污水变清流;黔江官村湿地以花卉观光和研学旅游带动村民增收;开州则以“科研+特色修复”模式,让2万余只候鸟重返栖息地,三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生态美”与“民生富”的双向奔赴。
在沉浸式表演环节,脱口秀演员用诙谐段子把“湿地像地球的肾脏”“观鸟不近巢、不投喂”等知识点讲得浅显易懂;互动竞答环节,观众举手抢答,主持人补充延展,让生态保护知识在笑声里被牢牢记住。
展区内人潮涌动。摄影作品定格下重庆市代表性野生动物美丽瞬间,观众不时停步观看;“小微湿地+”成果展前,25处点位的修复路径与管护做法以图文方式串成“生态地图”,不少市民拿着手机拍下关键做法;在保护区展位,工作人员向市民讲起“动物如何被发现、救护、重返自然”的完整流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市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重庆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一体推进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系统修复,完善监测网络和预警处置,做强科普宣教与社会参与,把“爱鸟护湿”嵌入校园、社区与文旅场景,汇聚各方合力,共建湿地生态、守护鸟类家园。(谭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