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5日,重庆市民政局召开2025年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暨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在养老保障、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截至2024年末,重庆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801.13万人,较2023年增加35.19万人,老龄化程度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办副主任徐松强表示,面对老龄化浪潮,重庆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徐松强介绍,目前重庆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66.7万人,28.3万老年人纳入低保,15.77万老年特困人员得到重点保障,11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月领取津贴,17万余名老年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多重保障叠加,为老年人生活筑牢保障。
发布会现场。
同时,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3133万人,老年群体应保尽保;医疗资源持续优化,全市有10家老年医院,近80%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老年人就医更便捷。
此外,居家养老更有温度,全市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3.9万户,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专业服务。社区养老更显便利,34个区县中心、955个街镇中心、2871个社区站点构成的服务网络,搭配1695个年服务超240万人次的老年食堂,解决了吃饭难等痛点。同时,全市建成1759家养老机构、23.57万张床位;建成52个失能特困人员照护机构和8000个互助点,让老人享受可靠服务。
“重庆在着力激活银发经济潜力、优化老年友好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方面也成效显著。”徐松强表示,老年用品供给持续升级,全市8家企业的16个产品入选国家推广目录,23种智慧养老产品通过首批示范目录认证;消费市场不断激活,重庆将10类适老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给予15%补贴。
老年友好环境建设成果丰硕,全市建成11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心城区25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让城市更适配老年人生活;权益保障力度加大,全市42家法律援助机构年办理涉老案件4700余件,发放老年公交卡677万张,文化场馆常态化免费向老人开放;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全市98万余名老年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常态。(谭湘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