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4日,重庆邮电大学第四届董事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数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专家论坛举行。活动以“数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共同探索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会上,七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创新成果成为全场焦点,横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领域。其中,“Garden智慧环卫大模型”与“智南教育评价大模型”针对垂直行业的痛点问题,展现了大模型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近地轨道高效率功放芯片”和“高线性度多功能上变频芯片”则凸显了学校在核心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为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近地轨道高效率功放芯片,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由重庆邮电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的芯片,已成功应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重庆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世巍介绍,该芯片实现了整机效率超过60%,相比传统方案提升了一倍多,有效降低了卫星通讯的误码率,提高了传输信号的清晰度。同时,其面积不超过三平方毫米,比传统方案节省了50%,且具备抗辐照特性,完全适应星载极端环境。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体现了学校在核心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除了具体的科研成果展示外,活动现场还揭牌了一批高能级平台,包括“通导遥融合技术创新中心”“专用量子计算与量子人工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这些平台将聚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智能网联、智慧农业等前沿方向,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协同创新高地。它们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与此同时,重庆邮电大学还积极拓展与各界伙伴的合作空间。会上,学校与中国汽研、重庆移动、重庆电信等14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涵盖联合科研、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这些合作的达成,不仅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也将为学校与产业界的协同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深化与政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同时,学校也将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助力我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记者 秦思思 通讯员 陈瑞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