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晨7时30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以下简称“重医大附三院”)的门诊大厅井然有序:患者凭互联网预约号直达诊室,家属在自助报告机前扫码取单,导诊人员在各个区域耐心指引。这一幕幕高效便捷的就医场景,正是全国首家“医科大学+社会资本”共建的新型混合所有制医院,九年来深耕医改沃土、践行民生承诺的生动注脚。
自2016年开诊至今,重医大附三院不仅彻底填补了重庆市渝北区无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疗空白,更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坚守规范运作与公益属性的基础上,持续扩容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群众就医可及性,为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协同医疗服务供给格局提供了可复制的“重庆样本”,成为重庆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亮眼标杆。
多学科协同发力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不久前,一名29岁女性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机场急救中心紧急心肺复苏后,通过重医大附三院急诊绿色通道火速入院。“患者当时仍面临严重脑缺氧风险,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ICU、心内科、神经内科专家联合会诊,精准制定治疗方案。经过48小时不间断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闫柏刚回忆道。
这样的高效救治在该院早已成为常态:心血管内科2024年完成介入手术2000余台,急性心梗患者“门球时间”最快压缩至37分钟,大幅优于国家推荐标准;胸外科运用电磁导航技术实现肺癌精准微创治疗,新型头部伽玛刀显著提升脑部肿瘤患者治疗舒适度;多科室联动协作,成功助力肾衰竭孕妇平安分娩,充分彰显了医院在高难度诊疗领域的综合实力。数据显示,该院年手术量已突破2万台,其中80%为三四级高难度手术,用硬核医疗实力兑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庄严承诺。
先进设备落地 改善就医体验
70岁的李大爷因咳嗽气短前来就诊,借助医院引进的重庆首台西门子 NewPrisma3.0T 磁共振设备,医生精准检出其肺叶5毫米的早期肺癌病灶,为后续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以前做肺部检查得等第二天才能拿结果,现在上午检查、下午就能出报告,太方便了!” 李大爷对医院的诊疗效率赞不绝口。
2025年2月投用的全自动生化免疫检测线,实现了203项检验项目的快速检测。糖尿病患者赵阿姨欣喜地说:“早上来挂门诊,中午前就能拿到检查结果,咨询医生开完药就能回家,一点不耽误做家务、接孙子。”截至2025年8月,医院累计投入超6亿元用于医疗设备升级,全球超高端 PET/CT、医科达 Synergy 直线加速器、GE3.0T 静音磁共振等一批先进设备相继落地,为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复杂病种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坚守公益初心 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
在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重医大附三院始终牢记医疗公益属性,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偏远地区覆盖。
2025年9月,医院组建医疗队赴甘肃敦煌开展“光明行”公益项目。在敦煌市总医院,眼科教授谢琳小心翼翼地为刚完成手术的七旬患者章大爷揭开纱布。“看见了!真亮堂啊!”章大爷紧紧握住谢琳的手,声音激动得发颤,“感谢重庆来的专家,让我这把年纪还能重见光明!”此次公益活动中,医疗队累计为当地上百名困难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
“医院牵头组建‘重庆两江医院管理联盟’,联合2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与专家下沉服务,胸外科、肾内科等科室已为区县医院培养透析及微创技术人 200余名。”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医院设立医疗救助基金,已帮扶众多困难患者渡过难关,“健康进社区” 义诊服务累计覆盖超10万人次。针对学生族、上班族 “看病难” 的痛点,医院从2025年起增设周末及节假日专家门诊,夏季提前至7:30开诊,互联网医院提供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一位带孩子复查视力的家长感慨:“平时孩子要上课,周末来医院就诊,再也不用请假耽误功课了。”
十大硬核升级 推动服务转型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直属教学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医大附三院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医院拥有博导 19人、硕导56人,副高以上专家180余人,集聚国家级、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近70人次。强大的人才梯队推动医疗技术持续突破,2025年医院顺利通过三甲综合医院周期性评审、新版ISO15189医学实验室现场评审,斩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九年砥砺前行,重医大附三院从混合所有制模式的勇敢探索者,成长为国家社会办医政策落地与“十四五”医改的区域典范。当前,医院正全力推进“十大硬核升级”工程,聚焦学科建设、设备迭代、人才引进与服务优化四大核心领域,系统性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体验。
谈及未来发展,医院负责人表示:“2024年方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重要承载平台,医院二期建设将重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核心任务是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我们将持续优化就医体验,切实践行‘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对医患有利’的核心价值观,为重庆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申敏裴仲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