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重庆首创刑案全流程、全链条线上协同平台
让群众“看得见”执法司法公正
10月21日,重庆第一批“9+2”中心城区和万州等18个区县的政法单位,以及各中级人民法院、各检察分院全面上线运行政法一体化办案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办案平台)。这标志着重庆市初步构建起全国首创全流程、智能化监督体系,政法单位将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刑事案件全量线上流转,进一步提升办案能力、案件流转办理效率、刑罚执行监督能级,有力维护执法司法公正。
数字办案
刑事案件全流程全链条线上协同
“传统办案模式下,各政法单位办案业务系统独立运行、证据载体以纸质卷宗为核心、涉案财物分散、独立保管。”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面上线运行办案平台,不再移送纸质卷宗,数据通过线上传输,实现线上跨部门数据交换、业务协同、全流程监督,有效解决重复录入、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幅度提升办案质效。
“这是全国首创的刑事案件全流程、全链条线上协同平台,通过源头数字化、卷宗电子化等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一键式线上流转。”该负责人介绍。
按照要求,公安机关等政法单位在刑事案件起始阶段,将做好源头电子化取证工作,推进讯问、询问包括远程提讯全过程形成电子笔录。目前,全市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已完成电子签名、电子捺印等无纸化基础环境改造。
记者了解到,7月试点以来,办案平台已线上流转刑事案件1.2万余件,汇聚公安受案、立案侦查和检察审查起诉、法院审理裁判等全流程业务数据,完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电子换押6000余人次,各区县线上流转率达85%以上。
据介绍,办案平台全面上线运行后,纸质卷宗不再线下移送,刑事案件资料将形成电子卷宗,进行线上一键推送、自动录入、全程互认,举证、示证及庭审笔录全部电子化,档案形成、归档、保管全程科学化、电子化管理,案件办理实现全流程流转、全部业务线上协同。
聚焦实战
“五位一体”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监督
“扫一下码,案件流程信息全看得到,很清晰方便。”前不久,市民周先生在使用“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应用时这样评价。
2024年1月,重庆在全国率先创新研发“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应用,进一步规范司法机关案件流程统一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公正廉洁司法。今年8月,该应用在“渝快办”上线运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多方主体无需提交纸质申请,足不出户就可通过“渝快办”查询案件办理流程信息。目前,该应用已入库刑事案件43.3万件,累计查询刑事案件30.3万次。
“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应用只是办案平台的一部分。
重庆还创新构建政法单位内部监督、政法单位相互监督、党委政法委监督、纪委监委协作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五位一体”执法司法监督体系,通过全面上线运行办案平台,进一步实现对刑事案件的全流程智能化监督。
“在此基础上,对重大敏感案件监督模块,我们将监督环节提前至公安机关受案环节,并贯通立案、起诉、审判等全部诉讼阶段,通过对公安、检察、法院正在办理的重大敏感案件实时标注,强化监管责任,防止违规办案。”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案平台设立超期立案预警等监督指标,实现数字化监督制约。
AI赋能
办案效率大幅提升
“一本200页的电子卷宗组卷,现在只需要10—15分钟即可完成。”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案平台在AI赋能下,运用图文识别、语义理解和智能编目AI技术,可实现电子卷宗智能组卷,大幅提升办案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图文识别及要素抽取等AI技术自动提取案件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当事人、案由、罪名等),实现案卡智能回填,并精准填充至电子案卡系统。目前,案卡回填率超过90%,大幅减少人工录入误差与工作量。
在重庆市高法院、5家中级人民法院及南岸区法院等23家法院还实现了庭审笔录实时语音转写,庭审笔录普通话识别率达95%以上,有效保障庭审记录的完整性与精准度。
“办案平台还建设了刑事案件高质量数据集,对14类常见罪名的1.6万余份法律文书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标注,训练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政法监督大模型。”该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建设执法司法态势分析模型,运用智能体通过对系统海量案件数据分析,实现对刑事犯罪案件的总体趋势、案例类型分布、地域差异等相关情况的综合分析研判,为决策提供智能参考。
记者了解到,全市其他区县政法单位将在今年11月1日前全面上线运行办案平台,实现全流程、全环节的数字化、无纸化办案闭环。
(文/记者 何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