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0日,2025重庆市科协年会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专题沙龙活动在重庆市青凤科创城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举办。本次活动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探索生物制造领域前沿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并为西部智慧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揭牌、为中心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沙龙活动现场。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活动当天,与会嘉宾实地探访重庆市首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直观感受生物制造领域科研实力。据介绍,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国际科技前沿,致力于类器官、生物人工器官、高端生物制造装备等方向的攻关与转化,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汉龙围绕《从自然到建筑——生物建造低碳转型新路径》,解析了生物建造的背景、内涵和发展。刘汉龙认为,生物建造具备绿色低碳和自然相融的特点,有望推动建筑的生态化和智能化发展,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健康、可持续的建筑环境。陆军军医大学教授朱楚洪聚焦《生物制造技术助推制造业迭代升级》,围绕类器官研发与应用成果,介绍生物制造技术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丹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创新未来化工产业》,探讨合成生物制造对于化工产业的赋能。王丹认为,合成生物制造通过“改造自然途径”“重构非天然途径”与“创建全新体系”三大方式,实现对生命系统的“读、改、写”,从原料源头实现替代,在生产过程实现减碳,将引领化工产业进行根本性变革。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与交流提问环节,以“打通‘科创+产业’融合最后一公里”为核心,与会代表分别从生物材料关键技术挑战、类器官模型产业化、合成生物产业落地实践、科创政策赋能产业等维度,开展政产学研跨界对话,为技术转化与产业破局提供思路。
作为重庆科协年会的标杆活动,此次专题活动聚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资源,实现生物制造前沿技术的思想交流与产业协同对接,进一步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品转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通道,为新时代重庆建设添科技动力。(肖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