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何推动健康知识从书本走向现实,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近日,在重庆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的指导下,重庆市江津区社区教育学院联合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共同开展的惠学巴渝“三进行动”——“慢性病康养知识普及”项目顺利结束。该项目通过精准、实用、生动的系列课程,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份贴心的“健康礼包”,探索出社区教育服务全民健康的新路径。
项目活动现场。游春媛摄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本次系列课程瞄准“全龄段·全场景”市民素养提升,将“百门课程进社区”的重点放在慢性病管理上。课程设计深度聚焦糖尿病,涵盖从病因认识到并发症防控、从用药指导到生活干预的10项内容,构建起全链条知识体系,为居民织密健康“防控网”。同时,打破“你讲我听”的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课堂上,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认识糖尿病》《血糖的秘密》等理论知识,并设置丰富的实操环节。
在《胰岛素注射技巧》研学课上,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居民进行模拟操作;《饮食管理:从理论到实践》课程则带领居民现场配制低糖膳食,将健康理念转化为科学菜单。通过“理论+实践+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居民学习兴趣,推动健康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项目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构建了持续性的健康支持系统。活动邀请成功控糖的“健康达人”现场分享经验,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居民抗病信心。同时,建立微信交流群,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长期在线答疑与科普服务,并对接医院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开启“绿色通道”,形成“筛查——教育——跟踪——支持”的闭环管理,实现从课堂到持久健康守护的延伸。
据统计,系列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惠及居民超过15000人次。问卷评估显示,参与者对糖尿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提升80%以上,超半数居民开始主动调整饮食结构。(申敏李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