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0日,记者从重医附二院获悉,近日,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成的医学研究团队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将A型肾脏经酶转化变为“通用O型”肾脏并成功移植给跨血型受者,为世界首例。
这是继今年初完成B型肾脏转化移植后,该团队在不到一年内取得的第二项世界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跨血型器官移植领域全球领先。
据悉,这项技术创新性地利用FpGalNAc deacetylase和FpGalactosaminidase两种特殊酶制剂,在低温机械灌注系统中仅用2小时就清除了A型血特有的抗原,成功将A型肾脏转化为不受血型限制的“通用O型”肾脏,实现了快速的血型转化。研究团队将经过处理的肾脏移植给一名O型血脑死亡受者,尽管受者体内存在高浓度抗A抗体,移植后的肾脏仍然迅速恢复功能,持续产生尿液,并在关键的前48小时内完全避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再次在临床初步验证了血型转化的可行性。
重医附二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介绍,传统跨血型移植需要患者接受复杂的脱敏治疗,不仅费用高昂,还存在较高风险。而这项新技术直接从供体器官入手,通过酶处理实现血型转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经济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该团队在2025年内实现的第二次重大突破。今年初,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B型肾脏转化移植的研究成果,同样取得了成功。从B型到A型的连续突破,证明了这项技术平台具备转化不同血型器官的普适能力。
据统计,我国现有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百万,其中O型血患者约占等待移植名单的一半以上,平均等待时间最长。此项技术的成熟应用,有望扩大O型血患者的器官来源,大幅缩短等待时间,显著降低移植风险和治疗成本,推动器官移植与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机会。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完善血型改造器官的技术体系,未来不仅限于肾脏,其他器官也有望通过类似技术实现血型通用化。
(记者 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