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当时伤得很重,人事不省,多亏了军医们救回我一条命!”国庆节前夕,在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前来复查的欧大爷想起自己当时重伤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7月23日深夜,重庆市一处地下抢修现场突发意外,69岁欧姓工友在撬起沉重底盖时,不慎被弹起的钢钎由口腔刺入颈部,当即倒地昏迷,生命垂危,现场人员紧急将其送往当地人民医院急救,但因伤情涉及颅底、颌面、颈部大血管等关键部位,复杂程度超出当地医院救治能力。
经协调,7月24日凌晨,欧大爷被紧急送往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这场与死神的争夺战,最终聚焦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创伤救治体系。多学科团队联合开展两次手术,将老人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
患者与医护人员合影。
7月24日凌晨5时30分,中心急诊科李阳主任接到转诊消息后,立即启动MDT多学科会诊机制,迅速召集颌面外科、创伤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专家会诊。诊断结果显示,40厘米钢钎不仅贯通患者右侧下颌骨内侧,更深入伤及颅底,且刺入位置紧邻颈内动静脉大血管及重要神经。周围重要结构多,组织解剖结构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出血,或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手术风险极高。而更棘手的是,金属异物严重干扰CT成像,导致受伤区域组织结构不能清晰显示,给手术方案制定带来阻碍。针对这一重症,中心随即组织麻醉科、ICU等科室加入二次会诊。
6时许,经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由颌面外科主导、多学科协同实施异物取出及伤道探查手术。
当日8时,在绿色通道的保障下,手术正式开始。
神经外科先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气管切开术,仅用5分钟便完成气管导管留置操作。紧接着,颌面外科通过右侧下颌手术入路,逐步对软组织及颈内重要神经血管进行解剖。与此同时,创伤外科同步探查脊柱与颅底损伤情况,在确认无骨折移位风险后,截断下颌骨,以缓解颈内动静脉及迷走神经等重要血管神经所承受的压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凭借CT影像,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在台下进行实时引导。手术团队确认钢筋位置后,沿着其轨迹成功取出了40厘米长的钢钎。之后,开展了下颌骨劈开清创、软组织修复以及骨骼固定等操作。经过3个多小时,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创伤术后多维度监护,以预防感染发生。尽管欧大爷已脱离危险期,但仍需进行二次修复手术。
术后一周,欧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手术指征明确,颌面外科手术团队再次为他实施“右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蒂肌皮瓣切取移植术”,手术再次顺利完成。
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经过近1个月的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系统性康复治疗,欧大爷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并顺利出院。(文/图巫雨玲 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