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前办慢病要跑好几个科室,现在一个窗口就搞定。”68岁的高血压患者张大爷很满意。在重庆市奉节县,74.48万常住人口中,有10.96万名慢病患者开始感受到县域医疗服务带来的变化。近年来,奉节县人民医院以慢病管理中心为枢纽,通过一站式服务、数字化管理、双向转诊等举措,让慢性病防控从医院延伸到社区、乡村,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就医的操心事、烦心事。
智慧医疗:数据多跑路,群众少奔波
2023年10月,奉节县人民医院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门诊就诊、医保咨询、慢病卡办理等多项功能。截至2025年6月,该窗口累计办理特慢病手续7299人次,医保“两病”(高血压、糖尿病)相关业务6237人次,提供医保咨询11128人次,患者单次就医时间缩短至少2小时。不少老人都说:“现在看病,不用再让儿女请假陪了。”
糖尿病患者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诊室候诊。奉节县人民医院供图
数字化让健康管理更加便捷。晚饭时间,57岁的糖尿病患者李阿姨通过微信小程序接收到健康提醒:“饮食牢记少放糖,晚饭缓慢走一走。”这款慢病管理小程序已吸引1748名患者使用,2025年6月医患对话达3625次,不少像李阿姨这样的患者,通过实时互动调整了用药和生活习惯。
医院还打通了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与公卫系统数据壁垒,实现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以前换家医院看病,得带一摞单据。现在,医生在电脑上一点,做过的检查全都出来了。”李阿姨的女儿说。
62岁的王大叔用参与健康课堂积累的积分,兑换了免费的血常规检查。“积分”来自医院的慢病积分管理——患者参与健康课堂、按时复诊就能积累积分,可兑换血常规、血糖、心电图等22项检查。
2025年6月,已有62人次兑换积分,累计积分336分。这一机制让更多患者愿意主动关注健康,40岁的高血压患者陈女士说:“我总忘了复查,现在为了攒积分,到时间就想让医生看看。”
分级服务:急慢分治,医防协同
“多亏转得快,不然真不知道会咋样。”康乐镇陈奶奶回忆自己突发胸痛的救治经历,还心有余悸。病情发生时,村医通过“慢病转诊工作群”紧急联系奉节县人民医院,救护车及时赶到,帮助陈奶奶成功转诊。
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奉节县人民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搭建了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转诊绿色通道,通过微信群实时沟通病情,专人跟踪转诊全程。2024年至2025年8月,全县各医疗机构(含6个分中心)上转7184人、下转5746人。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奉节县人民医院会将其转回乡镇卫生院随访,实现“大病去医院,康复在基层”。
全民健康课堂现场。奉节县人民医院供图
“原来降压药不能随便停,难怪我的病情总反复。”在夔门街道健康课堂上,55岁的刘大姐认真做着笔记。这场以“高血压日常管理”为主题的讲座,吸引了80多位居民参加,课后问卷显示,大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超过85%。
截至2025年6月,奉节县人民医院已开展健康课堂40次,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超85%。“以前觉得糖尿病就是少吃糖,听了课才知道还要控制主食量、多运动。”参加过3次课堂的张先生说,现在全家都在他的带领下调整饮食习惯。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医院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家住石岗乡的刘爷爷因脑梗长期卧床,儿女又在外工作,通过平台预约后,护士带着无菌包上门,20分钟就完成了护理。“老人年纪大,儿女又在外务工,这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刘爷爷的儿子说。
远程医疗:资源共享,城乡同质
“不用再坐两小时车去县城,在村卫生室能做心电图,县里的医生马上就能看到结果。”石岗乡明水村的冠心病患者谭婆婆很高兴。这得益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的全县“心电一张网”建设,奉节县人民医院牵头为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6家试点村卫生室配置心电图机,数据实时传至县医院远程诊断中心。
2024年以来,远程诊断中心完成20111次集中诊断,捕捉危急值911次,其中发现心肌梗死280例,通过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急救处理280次,使偏远地区急重症患者平均转运时间缩短近50%。同时,成立奉节县胸痛、卒中中心联盟,在县医院的牵头下,延伸出7家胸痛、卒中单元,最大限度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
从一站式窗口到手机小程序,从积分激励到上门服务,奉节县人民医院的慢病管理措施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群众的就医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连续、便捷的医疗服务,这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线,越织越密。(申敏 王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