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2日至9月19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师范大学围绕“心光解码·智愈同行”主题,通过开放实验室、特殊儿童作品展览、知识竞赛、无障碍体验等活动,普及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知识,以科技赋能特殊儿童成长与社会融合,吸引特殊儿童家长及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特殊儿童作品展。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活动现场,“童梦绘彩,心光同行”特殊儿童作品展备受关注。钻石拼贴画里的卡通与风景尽显孩子耐心,黏土手作的动植物造型充满想象力,水彩绘画的明快色彩传递内心阳光,每幅作品都展现了特殊儿童鲜活的生命力。在无障碍体验环节,参与者沉浸式感受特殊群体日常,了解盲文“反写正摸”的独特书写方式、体验听障人士的沟通方式、感受肢体受限者的日常,并了解辅助工具对特殊群体的帮助。
特殊儿童认知神经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9月17日,重庆高校市级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首次面向师生、特殊儿童家长及社会公众,全面开放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和康复实践平台。在沟通障碍教育康复实训中心,展示了各类沟通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失语症等)的特点;心理康复与教育实训中心借助沙盘游戏,为特殊儿童搭建“自由与受保护”的表达空间,助力情绪疏导;艺术教育康复实训中心,以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方式,提升情感表达、肢体控制等能力。
此外,活动期间的两场主题沙龙分别围绕“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识别、理解与支持路径”和“高等融合教育——共筑无障碍校园,赋能残障学子成长”展开。专家们聚焦实际需求,解析特殊儿童问题行为识别与应对,缓解家长焦虑;分享国内外融合教育的实践经验,探讨高校支持特殊学生的路径,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双提升。
“以前很焦虑,也不知道向谁求助。今天在现场咨询了专家,了解了实验设备,相信孩子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活动现场,不少特殊儿童的家长纷纷表示,希望看到更多科技应用于特殊儿童康复领域,也期待学校和社会能持续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提供更多支持与资源。(肖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