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2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重庆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从三个方面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老人们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重庆市民政局供图
着力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不断深化养老服务发展。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重庆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物质帮助、照护服务等20个项目纳入政府支持的基本服务内容;盘活闲置资源,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5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利用养老设施和闲置资产建设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覆盖88.6%的街道、35.1%的乡镇,部分区县还支持助餐配送服务。在失能老年人照护方面,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庆在全国率先试点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政策,选择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每月最高分别可获得补贴800元、500元。
特教老师给孤残儿童上课。重庆市民政局供图
积极回应困难群体所需所盼,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在社会救助方面,重庆深化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改革,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联合救助,五年来,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分别增长24.19%、27.02%、24.19%。在社会福利方面,五年来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全国率先将城镇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聚焦残疾人康复和社会融入,打造“渝康家园”服务品牌。在社会事务方面,最早开展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在全国建成首个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建成乡情馆(村史馆)1394家,培育“地名+”特色品牌1778个。社会治理方面,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引导1.7万余家社会组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约4.4亿元。
持续深化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全面释放民政服务活力。“‘十四五’以来,全市民政系统聚焦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所需,大力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民政服务效能。”阚吉林介绍,一方面创新实施民政领域协同增效改革,充分利用存量闲置资源,依托镇街民政服务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打造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三大服务联合体76个。另一方面“渝悦救助通”实现困难群众可全时段申办社会救助,办理进度全程透明、随时可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400余万人次;“渝悦养老”纳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此外,重庆还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民政政务服务实现“一窗综办”,通过渝快办“一网通办”,低保申请等9项高频服务实现“免证明、免跑腿”,结婚落户、社会救助等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实现“一次申请、高效办结”。(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