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打造检验检测千亿级产业集群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要闻 > 正文

重庆打造检验检测千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重庆日报2025-09-13 09:57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升级”

  重庆打造检验检测千亿级产业集群

  9月11日,2025年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启动。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戴鹏介绍,2024年,重庆市检验检测产业总规模达597.63亿元,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数量领跑西部,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培育驶入“快车道”。

  检验检测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正成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升级”,重庆如何走出一条检验检测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每一件商品在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体检”。

  在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有这样一家“体检中心”——重庆万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标检测),其业务范围有检验检测、计量校准、技术研发等5大板块,检验检测覆盖食品、农产品、环境、中药材等13个领域,可提供2100项检测指标服务。

  近日,面积扩大至3000平方米的万标检测新实验室正式建成投用。“在原有基础上,我们新增了恒温恒湿间、嗅辨室、外出仪器室、校准室等环境检测和设备计量系列功能间,配备了冻库等设施设备。”万标检测技术总工邓美林介绍,这些升级不仅提升了检测能力,更通过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Lims系统)实现了检测流程的全面优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

  这只是重庆检验检测产业蜕变的一个缩影。2024年,重庆检验检测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检验检测全链从业机构和企业共3336家,全链总规模达到597.63亿元。全市建成国家质检中心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21个、市级质检中心批筹转化9个。初步构建起与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适配的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体系。

  市区联动形成合力

  重庆检验检测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源于一场“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双向奔赴。

  从市级层面看,市政府成立了检验检测服务业项目小组,设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含检验检测),持续强化政策支持。

  2023年12月,《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发布,明确了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的目标。随后,市市场监管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十条措施》,从招商引资、产业基金、用地税收等多个方面为检验检测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激励。

  各区县也积极响应,沙坪坝区等4个区县制定了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两江新区等8个区县相继出台促进检验检测发展措施。

  以九龙坡区为例,该区在2024年10月出台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十一条措施》,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对新引进或新认定CMA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瞄准千亿级目标

  戴鹏介绍,下一步,重庆将紧紧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全力推进《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实施,保障全产业链千亿级目标按期完成。

  推动产业融合成为首要任务。重庆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创新“检测认证+”服务模式,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型储能及前沿新材料等检验检测水平,谋划布局新型检验检测业态。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关键抓手。重庆正在加快“检验检测在线(渝智检)”建设,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检验检测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加速进行检测设备和管理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打造AI驱动黑灯实验室。

  随着一批批重点项目投产、建设和储备,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正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重庆检验检测产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根据规划,到2027年,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全产业链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其中上游年产值计划达到250亿元,中、下游年营收分别达到700亿元和150亿元。

  (文/记者 周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 济南: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盾构掘进过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