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6日,中车重庆公司牵头以“智赋城轨·数御未来”为主题,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举行了中车“斫轮·轩构、轩知、轩鉴”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发布会暨中车重庆公司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科大讯飞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科技局,广州地铁集团、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百度、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以及中车集团及在渝子企业约300人次参加发布会和揭牌仪式。
中国中车集团城市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中车重庆公司主要负责人唐飞龙介绍,中车“斫轮·轩构、轩知、轩鉴”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构建了覆盖“创意设计-安全监测-健康运维”的智慧轨交全链条解决方案,标志着中车重庆公司在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重庆市经信委总经济师唐忠伟在致辞中指出,中车重庆公司牵头打造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落地应用的标杆案例。三大模型的发布,将为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根基。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发布的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是中车重庆公司依托中车集团斫轮大模型体系和资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开发的行业专业中枢,致力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转型样板。该成果是推动城轨交通“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将对“车地一体化”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及服务“双碳”战略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中车重庆公司数智研究院院长崔庭琼对中车“斫轮·轩构、轩知、轩鉴”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进行了介绍。
“城市交通车辆外观造型与工业设计人工智能大模型——斫轮·轩构”,由中车重庆公司联合中车唐山公司共同开发,具备文生图、图生图、多图融合、局部重绘等强大功能。设计人员只需输入简单的自然语言描述,模型即可在8秒内生成1024*1024高清分辨率的设计方案,并支持颜色、风格、背景等多条件精准控制。其创新突破在于首次实现了3D模型渲染辅助AI生成与多图融合生成技术。该场景的发布,旨在将车辆外观设计效率提升40%,创新度提升60%,助力业主更快实现个性化定制需求,推动车辆设计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与灵感驱动”,打造“AI+工业设计”新质生产力典范,为轨道交通装备赋予更多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轨道交通智能安全行车监测智慧驾驶舱技术研究——斫轮·轩知”致力于提升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与高效管理水平。
针对轨道车辆系统复杂性、特殊性导致故障与运行异常判断长期依赖人工经验,存在效率低、易误判、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中车重庆公司联合中车四方所,深度整合故障文档、应急指导手册、数据库表等多维度数据资源,重点推进该智慧驾驶舱的建设与应用。
斫轮·轩知”的核心目的在于沉淀智能问答模块开发、智能专家辅助分析等智能体技术能力,完成软件迁移部署,赋能智能运维提质增效。针对试点项目,将通过“横向平移复制、梯次分步推进”模式,加速技术场景落地与规模化应用,全方位保障列车行车安全,为轨道车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标准地铁核心部件故障检测与维修支持——斫轮·轩鉴”,由中车重庆公司联合中车浦镇公司、中车四方所共同开发,聚焦轨道交通运维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价值提升,包含两大核心模型:一是旋转件故障检测大模型,覆盖轴箱轴承、齿轮箱轴承等不少于4种部件,采用大模型提升故障识别准确性,支持秒级故障定位;二是车辆外观故障检测大模型,显著提升车辆部件外观故障识别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并具备精准的短语定位能力。
该场景核心目的在于实现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与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将30年运营成本控制在建设成本的3.5倍以下,推动运维从“事后维修”向“预测性维护”转型,达到“安全保障强化、运营成本降低、运维效率提升”的三重目标。
据悉,此次中车重庆公司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的协同发布,是公司引领轨道交通行业变革的创新实践,标志着公司已构建起从车辆“诞生”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完整AI赋能生态体系。三个联合实验室揭牌将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互补,加速推动行业智能化、高效化转型进程。中车重庆公司也将继续发挥科技平台型企业优势,加快“人工智能+”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奋力打造更多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共享技术样板,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中车重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