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实精工拥有240余件核心知识产权,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物联网头部企业——小小摄像头成就行业“小巨人”
“刚完成一款新产品开发,最近准备出去跑跑市场。”8月29日,在位于重庆渝北区的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实精工)摄像头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晏政波正和研发人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每季度推出一款新产品,或者一套技术设计方案,是他给公司新产品开发部定下的任务。多年来,正是保持这样稳定的创新迭代频率,企业才有了“填补国内空白”的更大底气,和更加“硬核”的市场竞争力。
近日,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天实精工荣获重庆市企业技术创新奖。
仅3年时间,产值从1000多万元跃升至7亿多元
天实精工的大厅,有一面知识产权墙,整齐排列着几十张知识产权证书。而这在该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晏政波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块长长的玻璃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参数、公式、图示。“这里是好几个正在同步开发的新产品和技术方案,都是我们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他笑着说。
天实精工成立于2015年底,主要从事高端摄像头模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何选择这一细分赛道?晏政波表示,十多年前,智能终端虽不像现在如此普及,但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终端在电脑、手机、机器人、汽车、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更广的领域逐步拓展。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探索之路。“事实上,在公司成立前,我们团队是做手机屏幕的。两者是处在同一产业链中。”他表示,正是看到这样的未来发展趋势,企业选择了摄像头这一细分赛道。
2017年,天实精工正式投产。为了快速“练兵”、上产品,他们选择从低端产品做起,当年产值仅1000多万元。同时,公司也自主研发高端新产品,成立第二年,全球首发的4800万像素摄像头产品就实现量产,当年产值突破1亿元。
2019年,天实精工又推出3D摄像头产品,并与传音、魅族、蚂蚁金服等企业达成稳定合作,产值跃升至7亿多元。
一次憋屈的经历,促使企业自主研发
尽管开局发展势头强劲,但随后,天实精工却遭遇了一次打击。
“2020年,我们接了个订单,需要做光学防抖摄像头项目。”晏政波回忆道,当时,他们准备采用一家日本企业的芯片和算法,可没想到的是,对方提出先支付50万元定金,并且支付后还要排队,产品多久能交付,不能保证。
“那怎么行?!我们等不起。”他坦言,这不仅要花很高的成本,还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甚至会让企业面临重大损失。
虽然后来这件事得到妥善解决,但受制于人让整个团队都感到很憋屈。此后,天实精工迅速组建研发团队,启动光学防抖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我们花了3年时间,把当时的主流光学防抖技术都研究了个遍。”晏政波说,2023年,团队成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完成光学防抖技术和算法的自主开发。
团队开发的光学防抖摄像头模组,不仅成功绕开了国外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推动整个光学成像产业技术升级,且产品结构更简化,成本降低约15%,算法自主可控。
这场漂亮的翻身仗,也让企业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2022年底,研发接近尾声时,儿童电话手表头部企业小天才看上了他们的光学防抖技术,并决定将其应用在2023年上市的旗舰产品上,“截至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连续三年被应用在小天才旗舰产品上。”
建立300余人的研发团队,知识产权达240余件
如今,天实精工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先后与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我们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建设国内一流的企业级光学测研中心,为团队提供研发平台,并对公司产品进行各项严苛的检测。”晏政波说。
截至目前,天实精工拥有关键核心知识产权达到240余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0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并获得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这让企业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在天实精工的生产车间,一条条摄像头模组封装生产线不停地运转,从原料、零部件到成品,经过40多道工序后,这些产品将被陆续发往客户手中。
“目前,我们的摄像头模组已广泛应用于传音、OPPO、联想、TCL、中兴等手机客户,以及小天才、亚马逊、科大讯飞等物联网客户的产品中,涵盖移动终端、消费电子、AI硬件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多个产业。”晏政波介绍,2024年,企业年产值已达12亿元。
小小摄像头成就了行业“小巨人”,如今,天实精工创新迭代的故事仍在继续。他透露,目前,研发团队正在推进超维稳光学防抖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无级光学变焦产品的方案设计,未来,都将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预计今年,我们的摄像头模组将实现9000万颗的产能目标,力争产值再上一个台阶,达到15亿元!”晏政波说。
(文/记者 张亦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