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没想到不仅领到了补助,还有爱心人士送来了家用药包,太实用了!”家住重庆江北区铁山坪街道的低保户王奶奶握着社工的手连连道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样的暖心场景,正是铁山坪街道创新推行“慈善+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铁山坪街道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慈善补充、社工支撑、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救助格局,依托江北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铁山坪街道服务站,建立信息共享、资源链接与项目合作机制,确保慈善力量与社会救助政策无缝衔接、优势互补,通过精准对接困难群众需求与社会爱心资源,让帮扶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精准发现需求,让救助更有温度
“有些家庭的困难是隐性的,需要主动发现。”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为了及时了解对象需求,我们建立了‘需求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并组织专业社工和社区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对辖区内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进行全覆盖走访摸排,确保每一户困难家庭的诉求都能被及时听见、有效回应。”
此外,铁山坪街道还充分发挥救助服务联合体资源链接的优势,搭建起“爱心资源库”,组建志愿者团体,并与重庆企保残服、重庆沙悟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点单式”帮扶模式,将慈善资金、物资和公益服务注入传统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弥补了政府救助在覆盖范围、灵活性及个性化需求满足上的“短板”,实现了困难群众需求与社会爱心资源的精准匹配,让每一份善意都能找到最需要的去处。
从“输血”到“造血”,让帮扶更可持续
除了物质援助,铁山坪街道同样注重提升困难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街道救助服务联合体作为关键枢纽,不仅负责需求评估和资源对接,更全程跟踪服务成效,提供专业能力建设、社会融入等服务,帮助困难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积极转变。
“以前在家写作业遇到难题没人教,现在有了志愿者姐姐辅导,还带我们做手工,学习变得有趣多了!”乐乐开心地说道。针对困境儿童,街道救助服务联合体联合志愿者开展“护苗成长”计划,提供课业辅导、心理支持和兴趣培养等多元化关爱服务,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联合渝北银座村镇银行开展“财商启蒙童享未来”——小小银行家成长计划活动,通过模拟储蓄、趣味记账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为困境儿童打开了理财知识的大门。“原来零花钱可以这样规划!”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兴奋地表示。
人人可参与,让爱心汇聚成河
社区活动中心内,一场别具特色的公益义卖会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展台上摆放着各式精美的手工编织品——毛线钩织的杯垫、串珠手链、布艺玩偶等,这些都是由社区里的巧手阿姨们一针一线精心制作的。“我白天带孙子,晚上就喜欢钩点小物件,没想到还能帮到别人。”正在摊位前招呼顾客的李阿姨笑着说。这些充满温度的手工艺品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筹得的善款,全部纳入社区阳光基金,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定制上门理发服务,为困境儿童筹备包含手工文具的“成长礼包”……
“我们相信,再小的善举也能带来改变。”街道救助服务联合体发起“一斗米,邻里助”公益行动,通过中国志愿服务网发布志愿项目,招募志愿者,建立微信群并实时发布帮扶记录,鼓励居民捐出一份爱心,累计收到55笔善款,共计1145.34元,全部用于帮扶社区困难群众。许多热心市民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社区助困伙伴”,让救助网络越织越密。
自“慈善+救助”模式推行以来,已累计帮扶20户家庭,开展关爱活动10场,惠及200人次。未来,铁山坪街道将继续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让更多温暖精准送达“最后一米”。
(通讯员 简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