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怎样降低H15RT缸盖内部料废率,如何提升缸盖清洁度送检合格率,降低焊接炸孔率需要怎么做?9月1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质量管理小组交流活动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举行。来自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赣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质量管理小组在活动中进行成果分享和发布。
本次活动是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携手重庆市质量协会,持续开展的“党建引领+质量提升”系列活动之一。据了解,今年以来,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紧密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重点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技术骨干先锋力量,构建“培训+帮扶+发布+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
该院联合重庆市质量协会,凝聚近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通过质量诊断、QC成果培育、实地观摩等多元提质手段,有效帮助企业突破质量管理瓶颈,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自活动启动以来,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联合重庆市质量协会,组织多场质量提升专题培训,派出质量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现场质量诊断,组织20余家单位赴先进企业观摩交流,并实施一对一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精准培育。
截至8月底,活动累计培训质量管理人员100余名,培育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40余个,形成典型质量提升案例10余项,创造可计算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显著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以本次交流活动中,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质量小组(QC小组)的“降低F2涂装一体化材料成本占比”成果为例,通过推行“脉冲式清洗”和“慢速填充”两项标准程序,成功解决机器人换色污染问题,该项目实现单车材料消耗降低5.82公斤,成本减少202.5元,年累计降本达1258万元。同时,面漆线生产净节拍由41.5JPH提升至43JPH,效率提高3.61%,日节约能耗及人工成本约2万元,单车VOCs排放量降低1.52kg,年减排约312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作为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形式,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是激发一线员工创新活力、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重庆市质量协会秘书长王雪梅介绍,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聚焦生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倡导通过“小、实、活、新”,进行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王雪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这样技术密集、快速迭代的产业中,广泛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的深度融合,让新技术成果通过严谨的质量管理流程,稳定可靠地转化为产品优势。同时还有利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质量协同,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装配,形成覆盖全链条的质量改进闭环,提升整体质量效能。此外,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还有利于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强国建设是2025年全国‘质量月’主题,该交流活动也紧扣主题展开。”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果表示,“以质量月为契机,我们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借助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QC专场活动,系统梳理和提炼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秀QC成果,争创全国推广案例。”未来,该院将进一步汇聚产业链合力,深化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 冯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