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四方参与+闭环跟踪,这个调解组很给力——
拖欠4年的土地租金现场兑现
蹲点点位:北碚区复兴街道“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办公点
蹲点记者:黄乔
“终于拿到钱了,这几年一直悬着的心,可算踏实了!”8月25日上午,北碚区复兴街道“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办公点,村民冯立(化名)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他被拖欠了4年的土地租金,脸上满是喜悦。
现场>>>
52户村民签协议
拖欠租金当场兑现
25日一大早,“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办公点的大门刚打开,北碚区复兴街道栀子村的村民们便陆续走进来。
冯立站在前排,手里紧紧攥着一份皱巴巴的土地租赁合同。
很快,北碚区司法局复兴司法所负责人文柳、“万家和”巡回调解组组长余继堂与某农业公司代表一同走进办公室。余继堂包里装着应付给52户村民的租金明细,公司代表手里则拿着沉甸甸的牛皮纸袋。
余继堂打开文件包,拿出一沓资料:“今天把大家请过来,就是为了解决土地租金拖欠的问题。经过调解组这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有了一个好结果。”
公司代表走上前,略显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各位乡亲,实在对不住,这几年公司拖欠了大家的租金,现在我们就补偿大家的土地租金。”
随后,在“万家和”巡回调解组的主持和见证下,村民们分别与公司代表签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现场拿到了被拖欠4年之久的土地租金。
“这钱我真没想到还能拿回来,多谢司法所和调解组的同志!”上万元租金递到冯立手中时,他的手竟微微颤抖起来,嘴里一个劲地道谢。
溯源>>>
租金拖4年矛盾爆发
调解组揪出集体纠纷
“吵也吵过,闹也闹过,农业公司就是不兑现!”回想起此前的维权经历,冯立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
原来,2012年,他与涉事农业公司签了《土地租赁合同》。但从2019年起,公司便开始拖欠租金。
直至2022年,土地因建设高压铁塔被征用,双方围绕租金补缴与拆迁款分配的矛盾彻底爆发,多次协商均无结果。
“实在没办法了,我找到‘万家和’巡回调解组求助。”冯立介绍,历经一个多月、前后三次沟通,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农业公司承诺支付房屋占用损失、土地租金及复耕费用,共计8.5万元。
“这事远不止个案那么简单。”参与调解的余继堂感叹,调解过程中,冯立一句“我们好多村民都没拿到租金”立刻引起了调解组的警觉。
意识到可能存在集体纠纷后,调解组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街道,街道随即安排专人摸排栀子村土地租赁情况。
经多方调查核实,确认该农业公司与村里52户村民均签了租赁合同,累计拖欠租金达31万余元。
为此,调解组组织律师、村社干部、派出所民警等多次与涉事企业沟通协商。
记者在会谈记录本上看到,调解当天的现场分工很明确:村社干部提前备好近几年的土地台账,将土地使用的关键依据一一摆清;调解组律师则结合案例,清晰阐明相关法律法规;派出所也带来了农业公司近几年的经营流水……
“我们既要把法律底线讲透,让公司明白不履约的法律后果,也得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经营难处,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余继堂坦言。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企业从拆迁补偿款中划拨专款,优先支付村民的拖欠租金。
这一方案得到村民与企业的共同认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机制>>>
“四方参与”闭环跟踪
防止矛盾反弹
“后续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村社,也可以到调解室来反馈。”租金发放现场,每位村民签字领款后,文柳都会提醒一句。
“这是‘四方参与’机制的重要一环,属事村社需跟踪回访三个月,确保矛盾不反弹。”北碚区复兴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王伟说。
据悉,“四方参与”联动调解是“万家和”在大大小小的纠纷调解中逐渐形成的经验,即除了当事人双方以及调解组外,属地村社区、属事岗组也要参与。
调解过程中,属事岗组可提供权威的司法解释、法律政策支持,确保当事人对法律、政策的了解;属地村社要及时跟进调解结果执行情况,反馈调解后的意见,这种“调解+反馈+优化”的闭环模式,让近年来街道内涉及民生问题的负面讨论量直线下降。
“从历年的调解案例看,执行不到位往往会引发次生矛盾,矛盾化解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当事人的回访、反馈、总结才能促进调解工作进步。我们多走一步,群众就少一分担忧。”王伟的一席话,道出了“万家和”巡回调解组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
目前,复兴街道信访总量、诉讼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16.2%、72.7%。在北碚区司法局与复兴街道的携手推动下,这支依托“万家法律驿站”,内部挖潜聚贤能、外部引流强专业,选聘优秀党员与乡贤能人等组建的“万家和” 巡回调解组,已成为让矛盾在“家门口”化解的重要依托。
(文/记者 黄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