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5日,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为强化数字赋能农村改革,目前重庆市39个区县已全面上线“渝农资产智管”应用,村集体实际记账率达100%,资源资产从“管好”到“用活”转变。
去年9月,城口县河鱼乡河鱼社区将闲置六七年的民房收储到了村集体。今年5月,一位民宿业主以竞价方式,获得了这套房屋的使用权。
短短半年多时间,为何这套闲置民房被重新盘活?这得益于“渝农资产智管平台”(以下简称“渝农平台”)的优化升级。
原来,河鱼社区将民房进行改造后,今年初将房屋的图文信息上传到渝农平台,引起了那家民宿业主的关注。经过一番了解后,后者最终将房子盘下来,发展乡村民宿。
类似案例,在城口还有10多起。城口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该县对190个涉农村的集体资产进行了摸底。通过清资核产,共确定山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近31亿元,确定22.1万多股权。“这些家底虽录入了系统,但还只是一串沉睡的数字,未被很好地利用。”
为了让这些资源资产发挥价值,2023年,当地开发了功能更为完善的渝农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村里有哪些资源资产?有没有被开发利用?每年村集体营业收入有多少?村里投入多少建设资金,产生了怎样的效益?这些信息大家都能方便获取。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为推动渝农数字赋能改革,近年来重庆市将渝北、城口作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数字化转化试点区县,不断优化完善渝农平台,并开发集体资产管理、产权流转交易、银农直联等模块,为新型农村经营管理赋能。
经过一年的运行,“渝农资产智管”平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今,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建账记账率达100%,通过银农直联功能,实现线上交易支付4万多笔,涉及金额9.5亿元,预警合同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2800余条,加强了集体“三资”监管效能和分析研判能力,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效能,让死资产“活”起来。
“成效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不少。”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具体来看,存在平台功能使用不够全面、平台信息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平台账务处理不及时、监测预警功能问题推送处置不到位等问题。
“按照‘建成一个、贯通一个’要求,强化改革赋能推动农村经营管理数智化,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上述负责人说,一是全面推广使用平台功能;二是加强平台监测预警闭环处置;三是善于依靠数字化手段排查案件线索。
在全面推广使用平台功能上,各区县要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规范使用“渝农资产智管”应用的管理功能模块,积极汇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资产、合同、流转、运行等全方位关键数据信息,为拓展平台监测预警范围、提升问题预警精准程度打下数据基础,强化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效能。
(文/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