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如何打造一支随时可上门调解,群众信服的矛盾调解队伍,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水口镇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采用“云阳见面·四象限工作法”,充分发挥“搁得平工作室”在群众身边调解矛盾的作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不断释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效应。
打造新矩阵,确保“工作室”后继有人
今年年初,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云阳县水口镇原综治办主任邹德平光荣退休,然而,每过一段时间,他还会回到镇里,来到以他的名字(谐音)创建的“搁得平工作室”,带带年轻人,让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矛盾调解能手。
“搁得平”,重庆话的含义是指某人办事能力强,善于处理事情,当别人有需要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我对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很熟悉,所以处理起矛盾来我从不拉‘偏架’”,谈起工作心得,周德平的成就感写在脸上。
老邹退休了,怎样让“搁得平”这块金字招牌继续在水口唱响叫亮?水口镇党委决定将“搁得平工作室”从原来的一个村拓展到5个村社区,成立“搁得平”调解矩阵。
“在传统矛盾调解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鼓励党员干部勇当‘搁得平’调解员,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将网格‘N’力量融入调解室,发挥网格前哨作用,提前感知矛盾纠纷预警”,水口镇组织委员刘光玲介绍。
调解矩阵成立以后,水口镇深入推进普法宣传进村、法律顾问进村、法律援助进村,以加强法治保障“三进一强”为抓手,着力打造法治之镇。
握紧接力棒,扛牢基层治理责任大旗
在“云阳见面·四象限工作法”的基层党建坐标系中,水口镇紧紧抓住提高“搁得平工作室”调解人员的党建履职水平和社会工作水平这一牛鼻子,创新运用“接字取信、结字寻路、解字求和、诫字固效”四字工作调解法宝,秉持“三多、三心、三勤”服务态度,将调解服务触角延伸至家门口。
最近一段时间,水口镇平安法治办主任邓光宏又增添了一项新任务,因其与邹德平一起工作多年的履历,再加上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党委政府决定由他扛起“搁得平工作室”的旗子,做亮工作室的牌子。接过老邹的班,邓光宏带领“搁得平工作室”调解业务骨干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政策,并严格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调解信访矛盾。
为确保工作有保障、调解有实效,“搁得平工作室”持续健全各项机制,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精干有力的攻坚队伍,集中力量破解数智森林小镇等县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及其他领域中的难点堵点。通过跟班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强化“帮传带”,不断提升年轻干部化解矛盾、应急处突的社会工作水平,鼓励人人都能“搁得平”。如今,水口镇年轻干部下基层调解矛盾纠纷的身影随处可见,不断得到群众的好评。
擦亮金品牌,做实“四象限工作法”大文章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因征地拆迁,近年来,水口镇居民与政府、居民之间矛盾时有发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镇里不断深化“搁得平工作室”的基层治理实践,由党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常下基层开展“听民声、解民意、察民情”活动,将调解室真正打造成为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化解难事的温馨驿站。
“我家这点事还全靠他们出面帮我协调了,不然又要闹出多大的矛盾。”前段时间,枣子村1组村民李某家的枳壳树被村民刘某家的羊不慎闯入啃食,双方因为赔偿问题一直未处理到位,李某只好求助“搁得平工作室”调解员、村支书王立彬,最终经过耐心引导和多方做工作,这场纠纷得到顺利化解。
“现在村民还是很信任我们,邻里之间要是有了点小矛盾、小摩擦,大家首先想的是找我们进行调解”,水口镇枣子村党支部书记王立彬对“工作室”的工作充满信心。
“我们将继续擦亮‘搁得平工作室’这一调解品牌,在‘四象限工作法’的指引下,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我们的党建履职水平和社会工作水平”,水口镇平安法治办主任邓光宏表示。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水口镇128名“搁得平”调解员参与调解纠纷150余件,99%的纠纷在网格、村社区得到有效解决。(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