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53岁的周先生在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胸外科完成术后复查。一年前,医生为他成功切除位置凶险、侵犯心脏大血管的恶性纵隔肿瘤。此类高风险手术的成功实施,是该院胸外科“一大一小”特色诊疗体系精准应对胸部疾病挑战的缩影。
攻坚“大”手术:应对复杂危重症
“周先生当时病情棘手,肿瘤与上腔静脉紧密粘连、部分侵入血管,且累及心包和心脏组织。”胸外科主任闵家新表示。经综合评估,团队最终选择了传统开胸手术。术中,医生精细操作,成功分离粘连、切除受侵血管段并重建、修补心包及心脏,完整摘除肿瘤。
“胸外科的核心目标是在安全前提下,为患者争取根治机会,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闵家新说,“微创技术日益成熟,但处理复杂病例时,传统开胸手术提供的充分视野和操作空间,仍是重要救治手段。”
2024年冬,一位肿瘤侵犯主动脉的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前来求助。面对患者高龄、身体状态欠佳及情绪低落的情况,闵家新带领团队反复研讨方案,用通俗语言详细解释病情与治疗计划,缓解其心理压力。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手术现场。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供图
“这类病例最能体现‘大’的意义。当肿瘤侵犯主动脉、心脏等关键结构时,需通过精准处理受侵组织器官实现根治目标,这对团队整体技术要求很高。”闵家新说。胸外科成立的初衷,是力争成为重庆地区的优势学科,为更多复杂病例提供解决方案。
精进“小”技术 拓展微创治疗边界
在挑战高难度“大”手术的同时,胸外科也在微创“小”技术领域持续探索。
00后女孩小王长期受手汗症困扰,甚至不敢与人握手。胸外科主任张国强解释,这主要是胸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所致。在CT引导下,团队运用精准消融技术处理异常神经,让小王的双手恢复久违的干爽。
34岁的程先生体检时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最大7毫米)。多家医院建议手术切除,这意味着肺叶缺失和多处切口。张国强带领团队为其实施消融治疗,后续复查结果显示病灶已完全消失。
“射频和微波消融都是胸外科常用的微创技术。在影像引导下,细如笔芯的探针直达肺部病灶,利用热能精准摧毁目标组织。”张国强介绍,“对于特定大小和风险等级(如10毫米以下中低危)的肺结节,消融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更好保护肺功能,显著降低创伤、加快恢复、减少并发症,并可能激发免疫反应,还能实现诊断与治疗同步。”(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