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6日,重庆市涪陵区大顺镇清风村村民严彬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严彬先生/女士,您好!2025年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900元已拨付您的‘一卡通’账户……”这条短信不仅是严彬个人的救助款到账通知,更标志着重庆“渝速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正式落地运行。
受强对流天气影响,7月18日,严彬家的房屋不幸倒塌。经申请,严彬一家被纳入灾害应急期救助范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从救助申请到资金到账仅用了7天,而且到账后的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提醒短信。
“这900元是他们的应急期生活救助资金。房屋恢复重建完工后,他还可以申请住房恢复重建资金。如果他在冬春期间还存在生活困难的话,也可以申请一个临时的冬春生活救助资金。”涪陵区应急管理局综合减灾和救灾科工作人员蒋凤介绍,遭遇灾害后,个人可自主申请或者由村(社区)代为申请,应急管理部门会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救助对象。
据悉,今年7月,重庆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建立“渝速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该机制通过“预算预拨、快速审核、系统直拨、智能预警、提级响应、清退上解、考核评价”七项改革举措,变银行“代发”为国库“直发”,变市级“时时催办”为到期“提级响应”,变“应急响应”为“常态长效”,确保救助资金在申请后20日内直达受灾群众个人账户。同时,依托重庆市应急管理局12350平台,在救助资金拨付到账的第一时间,就通过手机短信将到账金额、具体救助等事项精准推送给受灾群众,确保资金拨付环节透明可查、高效规范。
“我们依靠数字重庆,打通部委与市级、市级与区县、部门与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透明高效。”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副处长白鹏程介绍,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渝速拨”灾害救助工作机制,推动“数字化”流程再造,实现灾害救助快审、快拨、快救的初衷。
(肖依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