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远山如黛,白云舒卷。驱车从渝湘复线高速公路河图枢纽驶入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平整的柏油路旁稻浪起伏,远处成片板栗林绵延山间,白墙黛瓦的乡村民宿镶嵌于田畴之间,一幅充满诗意的“富春山居图”在眼前展开。
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毛廷杰摄
2024年,河图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533万元,位居南川区榜首,“民宿+”产业体系逐步成形,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全镇集中经营土地2086亩,形成稻渔综合种养、中药材、特色林果三大产业带,有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从昔日的默默无闻,到如今跻身“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核心乡镇”“宜居宜游特色小城镇”,河图镇华丽转身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镇”兴密码?
“新农人”闯出致富路 “土疙瘩”变身“黄金果”
“我刚回来时,镇上村民也种板栗,但是因无品牌、未集中销售等原因,卖不上价,最贵时不超过两块钱一斤。”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红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先曼回忆起多年前面临的困境,仍唏嘘不已。
2014年,河图镇推出人才引回、企业引进等政策“大礼包”,让曾短暂客居河图而对这座小镇念念不忘的魏先曼,毅然放弃重庆中心城区月薪过万的工作,一头扎进了这片热土。
板栗大丰收。南川区河图镇供图
然而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技术落后、销路不畅、资金短缺……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做了就不能停,乡亲们都指望着我呢!”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魏先曼迎难而上,带领乡亲们引进良种、创立品牌,更搭上电商快车,通过直播带货让板栗价格翻番。如今,河图镇6000亩板栗园年产板栗700吨,带动200余户农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
“像魏先曼这样带着新理念、新技能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是推动河图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河图镇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彭涛说。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工程和“万企兴万村”行动,河图镇陆续吸引重庆瑞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万库粮油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落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路径也越走越宽。
为促进产业振兴,河图镇双管齐下:一方面整合7个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集中经营2086亩土地,盘活闲置资源;另一方面坚持规模化、科技化,完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茶叶基地配套智能农业系统等设施。
村民们正在采摘茶叶。南川区河图镇供图
“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河图镇正释放产业与人才融合的‘乘数效应’。”彭涛说,全镇已形成3000亩生态茶园、400亩稻渔种养、1186亩蔬菜粮油基地、500亩中药材种植等多元化产业格局。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虎头村新建辣椒加工厂、冻库,并与食品公司深度合作,构建起“种产销”一体化模式。
农旅融合催生新动能 田园吸睛更吸“金”
漫步在瓜果飘香的田间小道上,南川区河图镇宣传委员余泽敏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农作物介绍:“这就是河图镇‘发家致富’的‘新密码’。”
依托金佛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叠加包茂、南两、渝湘复线三条高速“大动脉”环绕的区位优势,河图镇精准打出“以农促旅、农旅融合”组合拳,为小镇装上新引擎。
“基础设施是农旅融合的先行官。”河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华娟的话语掷地有声。近年来,河图镇下足“绣花功夫”,补齐发展短板,完成15公里农网改造,铺设14公里天然气主管道,配套建设16个生态停车场和3个充电站,为“以宿带游”打下了扎实基础。随着漫居・有点田、玉带悦意生态园等5个精品民宿落成,河图镇有力破解了乡村旅游“单线程、低附加值”的难题。
硬件升级后,“如何引客入乡、留趣在村”成为河图镇面临的新课题。
王华娟介绍,河图镇通过文体活动“聚人气”,打造“田园采摘季”“乡村写生”等主题活动,推出一日游和研学游精品路线。今年举办的“走谷雨采春茶”体验活动,依托网络直播,吸引超60万网友关注——“引进来”有声有色。
绿油油的稻田。毛廷杰摄
同时,河图镇积极推出体验活动“促消费”,开放1760亩采摘园与河畔垂钓区,创新推出“我在乡村有块田”数字云稻认养模式,结合节庆活动开设乡味集市,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额超260万元,让游客体验“小乡村,大乐趣”——“留下来”扎实有效。
从田园采摘到乡村写生,从研学旅行到“民宿+”多元业态,农旅融合带来的真金白银,让农业真正成为黄金产业,让河图镇成为“梦想之地”。
集体算好“幸福账” 和美乡村展新颜
暮色中的河图镇中图村,新装的路灯将村道照得通明。村民周文政脸上乐开了花:“去年集体经济分红,再加上在镇里务工的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
这是河图镇村民的共同心声。
据悉,2024年河图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33万元,716户、2316名村民领到分红“红包”,422名半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务工总收入276万元。
村民们正在收稻子。南川区河图镇供图
变化不仅在乡亲们的“钱袋子”,还有村里的“新光景”。7座5G基站矗立村间,电信光纤宽带通村入户,网络信号覆盖每个角落;“政府补贴+村民共建”政策激活了村民热情,家家争相扮靓自家庭院,村里村外愈发整洁雅致;村集体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家常菜物美价廉,用餐的村民满脸笑意。
物质丰裕了,精神生活也更充实。休闲广场上,广场舞队踏歌起舞;5人制足球场上,年轻人激战正酣;稻作文化馆里,老景致、老手艺成了“文化名片”;趣味健步走、拔河赛、插秧挑战赛等轮番上演,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环境美了、人心齐了,乡村治理也容易了。如今,村民参与的自治组织发挥作用,秸秆乱烧、污水乱排等陋习没了踪影,定时清扫、垃圾分类成了自觉行动,文明乡风早已入脑入心。
“这些美好变化的背后,是镇党委政府精心‘搭台’、市场主体踊跃‘唱戏’、农民群众积极‘参演’的同心协力。”王华娟说,下一步,河图镇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深耕特色农业、推进农旅融合,让田垄间的农业进一步蜕变为富民强村的“金产业”,让炊烟袅袅的农村升级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让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河图镇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谭湘戴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