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连日来,重庆持续被热浪包裹,多地气温冲破40℃大关。而在大巴山腹地,地表温度更是直逼60℃。在这片滚烫的山林里,重庆燃气集团输配分公司渝东北运维区副经理王志刚带领运维区的“红岩燃小兵”党员先锋队员们,顶着烈日,在陡峭的山路上穿梭。他们用浸透衣衫的汗水,严密到位的巡查,守护着280多公里燃气管线的安全和千家万户的“烟火气”。
清晨六点的“抢时”巡检
早上六点,王志刚和队员们已经背起检测设备,整装待发。“这时候出发,能赶在气温飙升前,把主要的巡检活儿拿下。”王志刚一边麻利地检查装备,一边道出缘由。他们脚下的路,是陡峭难行的山路;他们守护的“阵地”,是涵盖12个站点、28个阀室(井)和7条总长280多公里的管线。管线翻山越岭,地质情况复杂,辐射重庆11个区县,其中多为地形复杂的山区和红色革命老区,管理难度极大。
王志刚和队员使用手持验漏仪检查燃气管道。重庆燃气集团供图
时间拉回2024年,重庆管道天然气“县县通”工程攻坚正酣,城口、巫溪两县因大巴山复杂地形,成了难啃的“最后堡垒”。当年5月,王志刚带领6名队员毅然挺进海拔超2000米的山区。他们肩挑设备,脚踩泥泞,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管线,摸清沿途管线的“家底”,建立起300多处管控重点及台账。最终,“万源-城口”“奉节-巫溪”两条管线分别于6月、12月顺利投运,让城口、巫溪两县彻底告别了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今年8月以来,重庆高温红色预警接连拉响,队员们的巡线频次也随之加密,高负荷管段和关键设备成了重点“关照”对象。“工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衣摆上都能刮下一层盐霜。”队员杨松抹了把顺着安全帽边缘淌下的汗珠,笑着说。
智慧巡检织密安全网
王志刚掏出手机,点开智能监控系统:“你看,现在咱们的巡检手机就是‘千里眼’!”屏幕上,各站点的压力、流量等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
渝东北运维区借助“集中监控+智能巡检”模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有些“细活”,还得靠人亲自上阵。闷热的山林里,队员们沿着管线气喘吁吁地穿行,却丝毫不敢松懈,逐处检查每一个阀门、每一段管线。王志刚俯身检查阀井的供气设备时,一滴汗珠“啪嗒”落在滚烫的管道上,很快蒸发消失,他却眉头紧皱:“这个螺丝已经出现锈蚀,得马上处理。”正是靠着这样的细致,渝东北运维区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7月以来,他们已累计巡检管线1万余公里,处置大小隐患3处,稳稳托住了11个区县的供气“生命线”。
“咱们的活儿看着平凡,可肩上的责任重着呢。”王志刚望着远处山坳里升起袅袅炊烟的村落,眼神坚定。这群“红岩燃小兵”,用脚步丈量着对责任的坚守,用汗水诠释着燃气人的担当。(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