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展老年教育 丰富银发生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乐龄> 要闻 > 正文

发展老年教育 丰富银发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25 10:35

  新加坡、意大利、德国探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发展老年教育 丰富银发生活(国际视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继续接受教育,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新加坡、意大利、德国等国探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开展老年教育活动,让老年人有机会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生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加坡——

  助力老年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退休后,新加坡的林女士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公寓楼下的乐龄活动中心。这里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包括手工艺品制作、丙烯画、中医保健推拿等,课程丰富且价格合理。林女士说,老年人在这里上课不仅活跃思维,还能够学习新技能、结识新朋友,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新加坡《2024年人口简报》显示,65岁及以上公民占该国总人口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12.4%增长至19.9%,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4.1%。为了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充实,新加坡于2015年投资30亿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约合5.6元人民币)推出“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并于2023年更新了该计划。该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支持老年人不断学习。在该计划下,全国乐龄学苑于2015年成立,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学习的需求。

  全国乐龄学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工艺教育学院等多所大学、艺术机构和社区机构等合作,向50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提供1000多种课程。授课地点遍布新加坡各地,课程包括信息科技、人文学科、商业金融、传媒、艺术设计等传统学科,以及手工制作、烹饪、保健等生活技能科目,并定期更新。

  主管全国乐龄学苑的新加坡活跃乐龄理事会还于2023年推出了乐龄教学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为培训人员及行业合作伙伴设定基准,帮助他们为老年人创造愉快、包容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新加坡活跃乐龄理事会还与约100所学校和志愿者组织合作,推出跨代学习计划,即由学生团体向老年人提供互联网技术、摄影、社交媒体、音乐等各种主题的课程,通过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来加强代际关系。

  在各方努力下,许多新加坡老年人不仅在退休后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还学以致用开辟起新的事业领域。例如,68岁的孙先生在计算机领域工作多年,退休后他报名参加了乐龄学苑和工艺教育学院合作主办的网络销售课程。孙先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网络营销知识,尝试开起了网店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行终身学习,鼓励并支持民众在不同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老年教育事业一方面可以让老年人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减少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另一方面激发了老年人潜能,使他们能够继续参与社会创新活动、创造社会价值。

  意大利——

  多举措提高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度

  憨态可掬的宠物、空旷的乡间小路、结伴而行的儿童……不久前,一场名为“多彩人生”的画展在意大利中部城市古比奥举行,油画布上展示的是一群老年画家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活动主办方古比奥老年大学校长卢琪安娜·巴尔迪内莉表示,学校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对老年学员进行绘画培训,取得了不错效果,让学员们的才华和热情得到了更好施展。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意大利65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24.3%,80岁以上老年人占7.8%,全国人口平均年龄达到46.5岁。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各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意大利老年大学协会成立于1980年,目前已在意大利拥有330家会员单位,会员约8万名。遍布全国的老年大学大部分由意大利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组建,开设的课程以语言文化类为主,也包含人工智能等紧跟时代前沿的课程。

  除了老年大学,一些老年人还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项目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意大利各大城市普遍建有老年人社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和文化、体育方面的课程。意大利一些全国性的社会组织,如积极老龄化协会、全年龄团结协会等,面向老年人组织考古挖掘、环境保护等主题志愿活动,鼓励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今年年初,意大利政府通过了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新法案,鼓励各类高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课程,助力老年人提高社会融入度。意大利老年大学协会表示,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不仅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充实,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

  德国——

  打造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

  打开德国老年学术协会网站,醒目位置写着一句标语:“学习无关年龄。”这句话,是对老年教育理念的一个生动阐释。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德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2.4%。德国政府倡导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至2023学年冬季学期,德国大学共有约3万名旁听生,其中1.25万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

  以法兰克福大学为例,该校在1982年就为老年人成立了学科教育机构“第三年龄学院”。该学院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学员2700多名,提供法律、经济、社会、语言和自然科学等数百门专业课程,并鼓励参加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法兰克福大学文学和电影学者娜塔莉·米斯帕格尔自2017年起一直在该学院教学。她表示,学生们准备得非常充分,参与度很高,这些老年人来这里上课的目的不仅是获得证书,还是追求知识和快乐。

  除了讲座和培训活动,德国大学还可为老年人提供正式的学位教育,专业涵盖老年心理学、老年医学、老年职业技能培训等。除了以高校为依托的老年大学外,还有老人学院以及其他老年教育组织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课程,形成了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比如,老人学院以普及文化为主,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目的是让老年人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近年来,德国联邦家庭、老年人、妇女和青年事务部更加重视对老年人进行数字教育,以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该部门推出了“数字天使”项目,在老年人常去的地方设立移动咨询员,现场教导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应用程序等。

  德国联邦老年人组织协会主席雷吉娜·戈尔纳表示:“在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老年人不断接受教育、学习新生事物,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

  (文/记者 刘慧 谢亚宏 郭梓云)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精彩剪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