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得意地分享:“游戏没白打,老年大学抢课毫无压力。”这是他第二次为母亲“抢课”。他感慨道:“老年大学真的很火爆,一分钟不到,心仪的课程就都满了。”为何老年大学如此受欢迎?老年大学数量逐年增加,为什么却依旧“一课难求”?老年教育又将往怎样的方向发展?

"> “一课难求”的老年大学 _光明网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课难求”的老年大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乐龄> 要闻 > 正文

“一课难求”的老年大学

来源:新华网2025-06-27 13:13

  胡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得意地分享:“游戏没白打,老年大学抢课毫无压力。”这是他第二次为母亲“抢课”。他感慨道:“老年大学真的很火爆,一分钟不到,心仪的课程就都满了。”

  为何老年大学如此受欢迎?老年大学数量逐年增加,为什么却依旧“一课难求”?老年教育又将往怎样的方向发展?

  为何受欢迎

  记者走进一家位于广西南宁的老年大学,课堂上活力满满。

  65岁的黄晓明大爷从2021年起入读老年大学,他今年再次选修了戏剧课,他说:“我学会了用AI帮忙写剧本,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还学习了视频制作,现在已经能够从编、排、演到后期制作‘一条龙’完成一部戏。”

  有五年“学龄”的温玉坤阿姨也分享道,“在这儿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更收获了珍贵友情。即便课程结束,我们依旧常聚在一起,吃饭、喝茶、出游。”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学员们对记者提到最多的词就是“交朋友”“学知识”。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2024年发布的《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开始追求“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

  “老年大学是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老年学系副教授李龙表示。

  “老年大学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社交需求。”广西老年大学校长、广西老年大学协会会长何天维说。

  “以60后为主体的‘活跃老人’,他们的核心需求已从传统的生存保障向生活品质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跃升。”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郭永喆分析称。

  课程设置多元化拓展

  记者翻看多所老年大学课程表,从传统舞蹈、声乐再到人工智能应用、咖啡品评与制作、生活美学、短视频拍摄与制作、旅游英语等,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令人眼前一亮。

  但从排课频次以及报名人数来看,传统文娱课程仍是主流。《报告》显示,传统的舞蹈、书法、声乐等课程占比超过80%。

  郭永喆表示,现有课程偏重书画、舞蹈等传统文娱,而数字化技能、隔代育儿知识、再就业等,能满足新一代“活跃老人”群体需求的培训课程仍较少。

  针对这一情况,不少学校已开始动态调整。

  “以广西老年大学为例,我们观察到老年人对健康养老、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需求较大。之前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短期班,反响热烈,于是立即计划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设长期班,目前正在招聘专职教师,希望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何天维说。

  《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超50%的老年大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超过40%开设医学和文学类课程。

  这一变化表明,老年大学课程正从单纯的娱乐性,逐步向智能性、知识性、技能性拓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为契合老年人学习习惯,不少老年大学在硬件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报告》显示,配置多媒体教室的老年大学占比超80%,计算机教室、专业录播室配置比例分别为56.77%、28.69%。

  以广西老年大学为例,大部分教室配备了LED大屏幕,确保学员能清晰地看到老师的讲解,所有课程均已录制,方便学员随时回看和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广西老年大学书法老师仇文峰发现,老年学员不仅喜欢讲解式教学,更渴望就具体的作品进行交流和探讨,“因此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更多的互动和讨论。”

  供需不均待破题

  想要获得老年大学的上学名额并不容易。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老年大学供给与需求差距显著,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

  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注册学员超过200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4.7%。同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1亿。

  《报告》显示,我国县级及以上老年大学中,有85.36%为政府办学。

  “目前中国民营老年教育机构仍然较少,仅依赖公办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等传统模式远不能满足潜在的老年人受教育需求。”郭永喆表示,“尤其县域、乡村等下沉市场老年教育服务覆盖率低,校舍、师资短缺现象更为严重。”

  “我们的教师99%是兼职,很多课程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而无法开设。”某西部省份老年大学负责人坦言:“由于老年教育仍以公益性为主,收费较低,依赖有限的财政资金,向县以下乡镇推动力度也较为有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仅有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明确宣布建成覆盖省域的五级(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

  老年教育探索新路径

  为破解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的难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举措,如“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在政策激励下,一批市场化老年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并与公办老年大学形成错位发展。

  在北京某商业大楼内,夹杂在一众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之间,一家名为“夕阳妈妈”的老年文娱俱乐部格外显眼。俱乐部负责人邢女士表示:“有些学员是因为公办机构名额紧张而无法报上名,还有一些学员有更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小班课或者短期课程,我们都可以满足。”

  此外,一些市场主体也在“老年大学+”的新业态中看到了商机。“康养学游”正是其中一个方向,作为融合学习、交流、休闲、健身、娱乐与养老于一体的新型服务模式,近年来已在宁夏、上海、黑龙江等地的老年大学相继上线。

  黑龙江九峰山养心谷游览景区是该省老年开放大学“康养学游”项目的合作单位。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常伟表示:“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老年群体对‘旅游康养+老年教育’的复合型需求正在急速增长。”

  王常伟进一步表示,民办机构参与老年教育,可以通过整合医疗、农业、教育等多方资源,走“差异化+轻资产”路线,但前期投入大和盈利周期长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这需要与老年大学等官方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在李龙看来,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老年教育领域主要起到补充、辅助和拓展的作用。尽管民办机构面临课程质量、师资认证等标准化问题,但通过与公办老年大学合作,能够降低风险、共享资源,特别是在游学和研学领域,社会力量的介入有助于拓展市场,吸引更多学员。

  李龙也提醒,随着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运营成本和行业竞争压力可能导致部分机构降低服务标准。他建议,老年群体可从办学资质、师资、课程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同时还应仔细了解收费退费政策,警惕营销套路。

  对于如何推进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受访专家建议,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改革,首先应将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更新、完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和配备先进设备等方面的工作。

  (主笔:万方陈凯茵 游苏杭 参与报道:陈婕 颜秉光 牙举成 李硕)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