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袁家军:聚焦重点 持续攻坚 加快打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袁家军:聚焦重点 持续攻坚 加快打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来源:重庆日报2025-06-13 09:51

袁家军主持召开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聚焦重点 持续攻坚

加快打造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王炯出席

  6月12日下午,重庆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委深改委主任袁家军主持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谋改革抓改革的主动性,聚焦重点、持续攻坚,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改革成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炯,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重庆市委深改委副主任李明清,重庆市委常委,有关市级领导出席。

  会议听取市委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以来全市改革进展情况及下步工作建议的汇报,研究健全“稳企助企”服务机制工作。

  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改革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市级重点改革项目落地,全市改革工作呈现多点发力、全面见效良好态势。要对照市委改革部署,及时查漏补缺,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层层压实责任,努力交出改革高分报表。要聚焦“小切口”重点发力打造标志性成果,突出问题导向,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注重从城市治理所需、企业群众所盼、经济发展所急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以点带面探索推进更多首创性、差别化改革。要着力抓好改革调度,高质高效推进改革需求谋划和项目生成,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力有序推进。要持续锤炼提升干部抓改革谋改革作风能力,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推进改革中的不担当、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作风问题,以真查实改激励党员干部争当改革推动者。各级“一把手”和领导干部要当好改革“施工队长”,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袁家军强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聚焦解决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创新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持续优化惠企服务思路机制,重塑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企业质效。要依托数字重庆建设,摸清服务对象底数,准确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基本盘,确保实现应服务尽服务。要构建“企呼我为”服务闭环机制,全面畅通企业诉求反映和表达渠道,确保反映一件、处理一件、办好一件。要分级分类抓好服务,坚持“一企一策”开展稳企助企服务,放大政策叠加效应,促进好企业快速成长、差企业快速出清。要健全政策集成和一致性评价机制,增强跨部门政策统筹和协调质效,定期开展政策体检和后评估,以政策的精准供给不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会议还审议了重庆市治理欠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

  (文/记者 王天翊)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