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00位先进个人和10个先进集体!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科技 > 正文

100位先进个人和10个先进集体!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2025-05-30 10:49

  5月29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2025年重庆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重庆科技馆举行。现场,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

  据介绍,今年3月,根据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统一安排,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科协、重庆市科技局和重庆市国资委联合开展了创新争先奖评选工作。经过积极推荐申报、审查、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了100名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和10个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

  活动现场,对荣获创新争先奖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和颁奖。王树新、邓文中、向仲怀、蒋建新4位院士通过视频向获奖者发表了寄语。王树新院士祝大家“永葆科研报国的赤子之心,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磅礴力量!”邓文中院士寄望各位“继续秉持科学精神,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向仲怀院士寄语大家“心系国家需求,立足自身领域,发挥创新精神,为实现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蒋建新院士希望大家“始终秉持科学家精神,勇攀医学科学高峰。”

  在荣耀新重庆·创新争先获奖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3位先进个人和2个先进集体代表作了报告,分享了各自的创新故事和感悟。精彩的报告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大家纷纷表示,这些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令人敬佩。将以创新争先奖获得者为榜样,进一步坚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幸福生活,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

  5位报告人分享摘录(部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周新雨:

  让科技之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十几年前,当我跟随导师上门诊时,遇到一个患抑郁症的小女孩。她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了一段独白:“你是坏种子,不发芽,不长大,也不结果。你该被打碎,枯死”。看着这些文字,我的心一阵刺痛。从那时起,我决定到精神科工作,寻找儿童青少年抑郁诊疗的“中国方案”。

  寻找“中国方案”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组建了攻坚小组,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吃住在实验室,放弃了过年回家的机会;为了尽快突破,我们硬着头皮、跨专业学习数学建模。

  正是凭借年轻人这股不服输、不怕难的拼劲和闯劲,一年后,我们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临床试验数据库,提出最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临床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杂志,相关诊疗方案还被写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抑郁症防治指南。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有了‘中国方案’!”

  在努力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我们致力于推动疾病的预防工作。截至2024年底,我们成功构建重庆市近50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为超过260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我们整合多项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机器人,积极推动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希望我们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人关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米佳:

  三十载磨一剑 声波铸就中国芯

  三十年前,我怀揣科技报国的理想走进山城重庆,从此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声表面波技术研究。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自主创新之路上,我始终铭记钱学森先生“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箴言,用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科研一线的实际行动,践行“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庄严承诺。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无线通信技术面临重重封锁,深深刺痛着我。那时,我正好毕业,留在电科26所。在单位的支持下,我专注于声表面波器件的自主研发,从最初的打通工艺瓶颈到产业平台建设,再到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一步步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声表面波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而发展的背后,是我们这一代人“让关键技术不再受制于人”的科研执念和工作精神。

  多年来,我主要在声表器件制作工艺技术、材料、器件微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声表面波器件组件研制生产线技改项目,主持并研制微型化可集成化声表面波器件等关键核心器件。

  作为团队带头人,我始终牢记“不仅要做科研突破,更要培育战略力量”。通过“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团队中“80后”已挑起大梁,“90后”开始崭露头角。

  未来,我将继续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声表技术领域深耕不辍,用中国“芯”守护电磁疆域。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馆馆长田琼:

  全力推进基层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8年5月,我开始担任万盛科技馆馆长。到任之初,科技馆面积小、展品少、设备旧,我不知道怎么干、怎么管,两眼一抹黑。有一天,一名群众来馆参观,逛了不到5分钟就出去了。我当时触动很大,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干出一片天地。

  我立即行动起来,提出“以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目标,一年改造、两年升级、三年达标”的迭代升级方案。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近5年来扩建场馆1100平方米,引入120余件新展品,建成万盛首家数字海洋馆,接待参观群众50余万人次,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科技馆迭代升级的过程中,我也从一名“科技小白”成长为了“科普达人”。

  我们联合教育、农林等部门组建了“专职+兼职+志愿”的科普人才队伍,依托专业赛事、行业培训等形式,大力提升科普人才业务能力。牵头与市级科普基地开展合作,策划开展特色科普课程、科普五进等品牌活动,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

  如何把科技馆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品牌,国家出台教育领域“双减”政策,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提出“科普+旅游+教育”融合助力“双减”新模式,创新建立“万盛司南科普工作室”、全市首个实景节水教育基地,举办体验式活动,累计助力“双减”服务青少年5万余人次。

  问界M9产品开发交付团队代表李天兵:

  让“科技豪华”引领全球汽车产业

  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但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国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的现状仍未改变。

  2021年初,赛力斯汽车布局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产品,打造一款走量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成为公司的战略选择,问界M9应运而生。

  自主品牌打造高端豪华产品,谈何容易。问界M9团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攻关。比如,问界M9以“硬核科技”诠释新豪华,协同全产业链共创攻关,首发搭载46项行业领先技术,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升级,也引领了行业“卷科技”热潮。我们还以最高标准打造行业首创的“全维安全”体系,将安全理念融入每一处设计细节。

  问界M9上市以后,深受用户喜爱,订单火爆,如何快速高质量交付,成为团队“幸福的烦恼”。

  为了保证高质量按时交付,赛力斯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超级工厂,从建设到投产仅用时12个月。我们通过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全景数字孪生系统、AI视觉检测技术、全价值链关键数据互联互通,智能排产与资源匹配,大幅缩短交付周期。在高质量方面,以漆面为例,我们通过52次对标、76次配方更新、7776次工艺优化,用极致的涂装工艺,展现了完美之“镜”。

  问界M9自开启大规模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已超18万台,连续13个月成为50万元级豪华车销量冠军。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互联互通核心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创新团队代表乐梅:

  山城轨道互联互通 世界难题攻坚破解

  重庆轨道集团的企业使命,是“为了山城有坦途”。早在2011年,重庆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快完成时,我们就在思考,第二轮规划线路如何能让老百姓乘坐更方便,运营效率更高效?

  线网互联互通运营能提高城轨交通运行效率,而信号是行车控制的关键系统。当时,中国城轨信号系统单线都长期被国际信号厂商技术垄断,纽约、巴黎、上海等多轮互联互通尝试均未能实现,城轨交通互联互通成为行业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我们从2013年开始积极筹备,开启了这场互联互通的创新攻坚行动。经过不懈奋斗,我们攻克了国外厂商技术垄断等“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六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突破。

  我们获得了很高的行业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世界首个三线互联互通示范应用实现从“人换乘”到“车换线”,单程可节约33分钟,乘客满意率超90%,互联互通累计客运量1509万人次。我们推动中国信号自主化装备城轨市场占有率从13%增至80%,并推广至国内100余条线,累积效益325.86亿元。我们还服务“一带一路”,成果应用于越南河内线,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经验“走出去”。

  下一步,团队将持续开展城市自主化先导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智能行车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不断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让中国智慧造福全球。

  (文/记者 张亦筑)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