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庆:城市更“新”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重庆> 头条关注 > 正文

重庆:城市更“新”记

来源:人民网2025-05-21 14:27

  “老板,还有房间吗?”

  “不好意思,我们房间早就预订完了。”

  今年“五一”期间,超过21万游客涌入重庆南岸区下浩里街区,民宿一房难求。

  下浩里,备受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昔日是一片挂在崖壁上的歪楼破房和危旧老街。城市更新,为这里留下了老街巷的肌理,又融入了文旅新业态,让“老破旧”变身提振人气的消费“增长极”。

  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通过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增效,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激活了区域价值与动力。

  问诊“文化脉”

  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共荣共生”

  5月1日晚,华灯初上,璀璨的灯火倒映江水两岸。

  在渝中区滨江路,游客们不约而同举着手机,追逐着光影中的美景。镜头里有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层层叠叠的立体交通、五光十色的城市夜景,戴家巷崖壁步道的身影也在其中。

  戴家巷藏于山、隐于巷,筑于悬崖之上。曾经,这里杂草丛生、破败陈旧,居民出行也极为不便。

  “戴家巷的更新,并没有在街巷内搞大拆大建,而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重庆市渝中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总工程师李东说,整治和扩宽阶梯巷道,新建1100米崖壁步道,保留城墙、古树、老旧建筑,不但惠及附近1000余户居民,还把这条背街小巷“装修”成重庆的“山水客厅”,形成崖壁与街巷融为一体的城市景观。

  “游完洪崖洞,从步道一路爬上来,有古树,有古城墙,还可以坐在咖啡馆喝咖啡、看江景,真是一次性佩奇(配齐)啦!”戴家巷步道是北京游客于点“五一”到重庆旅游的首选打卡点,她把在重庆旅游的体验,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载重庆府。灿烂的巴渝文化留下丰富的人文遗迹和历史建筑。

  如何将这些历史遗迹、老旧街区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

  “先拿‘脉’,后‘施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老城区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当地通过“风貌保护+产业导入”,实施资产盘活利用、历史文化保护更新类项目157个,完成更新改造847万平方米。

  今年初开街的鲁祖庙传统风貌区,用一万多块旧砖,重现1911年的老重庆街景,吸引了多家知名连锁门店入驻;重庆热门旅游地之一的磁器口,改变过去的单一业态,更新古镇十二巷“后浪”片区,每天吸引数千游客打卡。

  治好“城市病”

  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幸福升级”

  城市更新,不仅让城市焕新,也让居民的幸福升级。

  “红砖房不能拆哦,那是我们的记忆。”

  “地砖要防滑,社区老人多,谨防他们摔倒。”

  …………

  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更新前,陈代蓉参加过多次院坝会。“和社区、更新公司、设计师等坐在一起开会,我性格直,有什么就说什么。没想到,我提的很多建议,都落了地。”

  民主村片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原重庆建设厂的家属区。76岁的陈代蓉在这里住了50年,眼见着民主村从繁华到破败,再由破败蜕变新生。

  “曾经,雨天蹚泥水,晴天吃灰土,年轻人搬走了,只剩老人守着破院子。”陈代蓉回忆说,后来,推土机进场,飞线下地,铁棚子拆除……

  更新后的民主村,成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试点,还创新性地建立了重庆首个“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工作站,让专业人才深入社区,对生活、产业、人文、安全等方面进行调研,挖掘社区居民的深层需求,并推动转化。

  “城市更新过程中,‘改什么’,由群众说了算。查出‘病灶’,才能精准治好‘城市病’。”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人居处负责人说,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城市体检,通过“体检”发现问题,再结合发展需要精准施策。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塔坪社区的“病灶”是飞在空中的“蜘蛛网”。

  塔坪小区投用于20世纪90年代,有44幢楼72个单元。所有管线交织在一起,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空中蜘蛛网”。

  “以前一出门,头顶上就是密密麻麻的电线,特别压抑,不仅影响市容环境,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居民周黎明说。

  在该片区启动更新前,当地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居民院坝会等实施“体检”,居民呼声最高的便是“飞线下地”。

  为此,江北区成立工作专班,多次现场勘探,最终确定“室外飞线下地、室内飞线进盒”的改造方案。

  方案实施后,天上“蜘蛛网”没有了,环境整洁干净,离开的居民纷纷回迁,也吸引了商家争相入驻。

  城市体检,解决了突出的“城市病”,让8689个城镇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加装改造电梯4700余部,补齐养老托幼、社区食堂等公服设施5900余处,建设口袋公园19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134个。

  探索“新模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实现“多方共赢”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从来不是,也不应由单一力量主导。重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实现“多方共赢”。

  九龙坡区白马凼社区是农转非安置房小区,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物业管理缺失、社区设施破损一直是当地居民反映的问题焦点。2020年,白马凼社区所在的红育坡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因涉及面积大、户数多,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由北京愿景集团投资3亿多一体化改造运营,为期11年。

  如今的白马凼社区,蜘蛛网电线“藏”进风雨廊,乱停放的车辆规整停在立体停车场,路边理发摊变成了便民理发屋…… “小区门栏是我们居民自己题的字呐。”居民庞远芳自豪地说。

  “更新后,通过养老托幼、临街门面招商、物业收益等运营管理,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盈利,达成‘居民受益、企业获利’的共赢局面。”重庆愿景渝隆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贤说。

  重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还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以市场化手段,激发原物业权利人、社会资本、国有企业等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盘活了一批老小区、老厂房、老街区。

  ——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保留了80%的原有建筑,现在已是游客到重庆必打卡的网红景点。“周末山城巷日均人流量达5万,节假日更是到了日均7万。”重庆永宏智造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招商负责人邓琴说。

  ——南岸区滨江路在城市更新中,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以立德乐洋行旧址群为基础,打造了集陈列馆、社区商业、文化公园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园。2023年9月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公司以及公园商家营业收入可观,实现了长效运营。

  截至目前,重庆已启动实施295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其中72个项目建成投用,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记者 胡虹 刘祎)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